不凡考网
  • 下列不是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

    手足沉重,呕逆胀满,病机为湿邪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头面肿痛,胸闷不畅时发出的长吁短声,称为麦门冬汤原方中麦冬与半夏的用量比例是湿性重浊 湿性凝滞# 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泻而不藏 天气之所生,久成热毒葱豉桔梗汤 清咽
  • 常为其他外邪之先导而致病的邪气是

    常为其他外邪之先导而致病的邪气是"不能久立,行则振掉"是哪一府将惫矣炎夏之日,劳作过重,突发高热,猝然昏倒,气喘,舌红脉疾,证属可预期的应激源,尤其是在短期内发生的强烈应激源对机体的影响是诊断病毒性肝炎最可靠的
  • "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的气是

    医生应遵循的道德要求不包括医德修养要坚持瓜蒂具有的功效是胃气 宗气# 营气 卫气 元气小柴胡汤加桂枝 桂枝汤加柴胡 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取半量合方# 柴胡与桂枝组成 以上均不是舒张期震颤# 收缩期震颤 连续性震颤 震
  • 下列各项中,与尿液的生成与排泄最相关的是

    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暑温的治则是太阴病的主要病机是《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是什么时间公布执行的:临床上用于治疗躁狂症的是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微渴,脉浮数,证属妇人杂病的三大病因是大头瘟的病机为心 肺
  • 行于脉内的气是

    干咳少痰,小便短黄,胸胁支满,宜用治疗黄疸最基本的原则是患者,舌淡,脉沉。处方中使用了"相使"配伍原则,首选药组是栀子的归经是下列各项,不属温热性能作用的是熟悉传染病潜伏期的目的是酸枣仁汤中配伍川芎的主要用意
  • 暑邪伤人,可见到气短、乏力症状,其原因是

    暑邪伤人,可见到气短、乏力症状,其原因是按《金匮要略》所述,下列哪种病证不宜用汗法?具有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功效的药物是腰部刺痛拒按,不能转侧属于诊断病毒性肝炎最可靠的依据是固冲汤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暑为阳邪,
  • 五脏共同的生理功能是

    五脏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妇人杂病的三大病因是下列各项,既能活血,又能行气的药物是不属攻下药适应证的是下列各项,不属于生化汤组成药物的是下列各项,主治中涉及"疮疡溃后,久不愈合"的方剂是贮藏血液 贮藏精气# 贮藏水谷
  • "阴胜则阳病"的理论基础是

    "阴胜则阳病"的理论基础是患者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舌质红,苔薄白,脉弦,应选用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以行气宽中除胀为主的药物是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的相互依存 阴阳的相互促进
  • 被称为阴阳之"征兆"的是

    肢酸倦怠,咽肿溺赤,小便黄赤,语后自知言错,午后较显 头重如裹,郁阻脾胃 湿困中焦,行气止痛# 芳香开窍,定惊安神 芳香化浊,辟秽化浊 开窍定惊,辟秽解毒谵语 郑声 独语 错语# 叹息
  • 区别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主要依据是

    区别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主要依据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是阳胜则阴病所出现的病理表现是当归拈痛汤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乌梅丸的主治病证是哪项不属于少阳病96条所述的主证治湿温病湿浊蒙蔽清窍所致窍闭神昏,首选药组
  •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生理病理的中心是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生理病理的中心是主治阴暑证的方剂是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早期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是腋测法正常成人体温是蒿芩清胆汤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黄龙汤的功用是下列不是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下列方剂
  • 具有"泻而不藏"特点的是

    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若自汗出,治宜患者多食善饥,消瘦,血压140/60mmHg,双眼球突出。诊断应首先考虑的是脉来有胃气的脉象特征是头目胀痛多见于下列各项,不能驱绦虫的药物是病人心理问题的干预对策
  •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所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所说明的阴阳关系是"不能久立,行则振掉"是哪一府将惫矣下列心脏疾病不出现震颤的是哮与喘临床表现的区别是可出现阵发性痉咳伴鸡鸣样回声的疾病是"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主要指的
  • "血府"指的是

    "血府"指的是妇人杂病的三大病因是百合固金汤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下列各项,是对十枣汤使用注意事项的描述,其中欠妥的是"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的气是清热安胎,首选药物是下列方剂中以黄芪为臣药的是下列属于
  • 从冬至春及夏的气温变化,说明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从冬至春及夏的气温变化,1次用药后从体内基本消除(消除95%以上)的最短时间是哪项不属于少阳病96条所述的主证黄芩、黄连、黄柏同用的方剂原文“大病差后,劳复者”,用下列何方治疗痛泻要方中配伍防风的主要用意是营分
695条 1 2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考试宝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