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岁。2周前曾有感冒发热史,阵发性心悸2d来诊。体检:心率160次/min,规则,心音正常。无杂音。30s后心率突然降至80次/min,10s后又回复160次/min且反复出现。此时最可能的诊断为患者女性,患者自觉活动时心悸、头昏,
- 心脏重度增大是指心胸比率有关心壁供血的描述,正确的是关于扩张型心肌病的表述,正确的是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的正常值为心脏宽径与胸廓横径之比
心脏长径与胸廓横径之比
心脏横径与胸廓横径之比
≥0.51
≥0.61#心
- 心室复极产生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有下列情况且临床诊断有困难时,可考虑选用核素显像检查进行辅助诊断,不正确的是P环
QRS环
T环#
U环
Ta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阻滞#
在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基础上,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 以下心电图改变可提示心肌发生坏死,但应除外冠状窦的组织结构相似于动态心电图检查可用于二尖瓣重度反流是指反流束面积与左心房面积的比值Q波时限≥0.03s,Q/R≥1/4
右胸前导联QRS波群呈QR波
左胸前导联QRS波群呈QR或
- 刺激迷走神经可以纠正下述哪种心律失常心脏正常窦性心律的起搏点是有关预激综合征患者T波改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关于目前SCP-ECG(心电信息的标准化通信协议)标准的表述,正确的是窦性心律不齐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 室上嵴肥厚可引起所谓的3支冠状动脉病变是指患者女性,65步,反流束面积与左心房面积的比值为45%,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关于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的阐述,不正确的是明显的心脏顺钟向转位#
V1导联P波电压增高
V5导联R/S>1
- 下列哪种情况最易并发脑血管栓塞有关感知不应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正常成人QRS波群的时限大多数为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是指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
心肌炎
高血压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肺动脉瓣狭窄心房感知器的不应期多为3
- 引起高钙血症心电图表现的机制是持续性房颤治疗目的是下列房颤转复效益比最好的是关于窦性心动过缓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动作电位3相缩短
动作电位3相延长
动作电位2相延长
动作电位2相缩短#
与总的动作电位时程延长有关
- 目前心电图自动分析诊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可以不出现代偿间歇的室性期前收缩是关于心电图运动试验病理生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关于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临床应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对QRS波群检测困难
难以准确地检测P波#
对T
- 产生心电图机内部噪声的主要原因是腔静脉窦内有心脏重度增大是指心胸比率关于过度换气性T波改变的论述,错误的是环境噪音大
心电图机导联线接触不良
仪器周围有电磁噪声
心电图仪放大器元件损坏
放大器元件内部电子的
- 心脏病患者,反复发作心悸不适,来诊当天自觉较好。作心电图P波消失呈锯齿状,频率300次/分,室率75次/分。最可能的诊断是运动试验可疑阳性的判断标准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折返环二度Ⅱ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应禁用
- 当窦房结和房室结均出现病变时(双结病变),较易出现关于主动脉与肺动脉解剖的描述,正确的是当采用走纸速度为50mm/s时,正常人PR间期一般应至少大于冠状动脉左主干急性闭塞时,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是房性逸搏
交界性逸搏
- 关于钩拢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是指副节律点对主导节律点产生正性变时作用的干扰现象
两种节律之间的影响是通过电和机械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属于钩拢现象
发生钩拢现象一定出现等频心律#
非阵发性房室
- 正确的是下列正常心脏传导系统哪一部分传导最缓慢关于多巴酚丁胺试验的阐述,正确的是关于心肌灌注显像与葡萄糖代谢显像结合评价存活心肌的论述,错误的是是起搏器随访中常出现的问题之一#
单极感知比双极感知容易出现
- 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有效记录时间应不少于关于心房扑动与房性心动过速的鉴别,正确的表述是引起异常Q波的原因是洋地黄中毒引起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的首选治疗药物是48小时
24小时
12小时
22小时#
20小时房性心动过速的心
- 引起右胸导联QRS波群振幅增高的原因包括关于室间隔膜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以下为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但应除外房室结双径路引起一段时间内PR间期持续延长的原因是由于右心室肥大#
右束支阻滞#
A型预激#
B型预激
正
- 典型的缺血型ST段压低的表现是以下为心电图机的使用及维护事项,正确的选项是临床上三腔起搏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常见的组合方式是心电图检查常见的干扰是下斜型和水平型压低#
J点型ST段压低
缓慢上升型下移伴J点压低
- 右冠状动脉支配临床上高钾血症多见于每搏排出量的正常值范围约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为右心房、右心室前壁大部分
右心室侧壁和后壁的全部
左心室后壁的一部分和室间隔后1/3
左束支的后半、房室结(93%
- 但应除外Q波时限≥0.03s,Q/R≥1/4
右胸前导联QRS波群呈QR波
左胸前导联QRS波群呈QR或QS波
出现ST段抬高#
原来无Q波的导联出现Q波SDNN是计算窦性心搏周期标准差的一种方法
HRV可以评价自主神经功能
HRV有助于预测急性
- 以下为引起运动试验假阳性的原因,但应除外下列正常心脏传导系统哪一部分传导最缓慢房室交叉是指以下为判断动态心电图ST段偏移的"3个1"标准,其中不正确的是药物影响,如洋地黄等
心脏病变,如二尖瓣脱垂、预激综合征等
- 相对湿度≤70%
室内温度≥18℃,相对湿度≤80%#
室内温度≥20℃,相对湿度≤80%
室内温度≥25℃,相对湿度≤60%不稳定型心绞痛#
动态心电图提示有室性期前收缩
心功能Ⅱ级
陈旧性心肌梗死
贫血是指一次心房激动先后经过旁路和房室
- 典型的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是患者男性,45岁,因心悸就诊。食管心房调搏测定的房室结前传文氏点为110次/分,2:1阻滞点为130次/分,可能的原因为低钙血症的心电图表现不包括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不低于50次/
- 不正确的是关于窦房结激动的描述,正确的是关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定义,但患者无胸痛症状
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缺乏胸痛及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
是指患者有胸痛症状,但缺乏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
是指有心肌
- 下列关于窦性心律不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以下为引起感知过度的常见原因的是心电图前壁和下壁导联都出现ST段抬高时,最可能的原因是急性心肌梗死时,肌钙蛋白T一般开始升高的时间是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常见于正常健康人
- 患者男性,52岁,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动态心电图记录到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HRV分析SDNN<50ms,提示按照国家医疗仪器设备分类标准的规定,多导联心电图机是指患者男性,因预激综合征行射频消融术,
- 关于永久起搏器的阐述,不正确的是关于希氏束电图的描述,无感知功能
AAI起搏器易产生起搏器综合征#希氏束电位(H波)代表希氏束激动时的电活动
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放大增益到3mm/mV时,亦可清楚记录到H波#
H波为双相或
- 关于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心电图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二度Ⅱ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应禁用国内采用的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是:冠状动脉或其主要分支狭窄(管径法)≥刺激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会引起QRS波群形态多呈右束
- 52岁,冠心病。动态心电图显示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采用ESVEM标准判断药物治疗是否有效,其中表述ESVEM标准不正确的是关于高钾血症的描述,正确的是P波的分类及识别#
QRS波群的分类及识别
根据QRS波群的宽度来确定室
- 不正确的是符合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型超声心动图特征的是关于心内电生理检查的描述,呈“城墙样”改变,操作前不需培训多巴酚丁胺试验的阳性标准为:出现典型的心绞痛或ST段压低≥0.1mV。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时,导
- 不正确的是功能性室壁瘤是指患者男性,28岁,发现各导联心电图波形振幅均降低50%,首先应考虑经药治疗无效的心房扑动的病人,此时最好的治疗方法是LQTl型的特征是QT间期延长,T波双峰和低平
LQT3型的特征是ST段水平延长,T
- 不正确的是男性,60岁,突然胸骨后剧痛,心率40次/min,T波宽大
LQT2型的特征是QT间期延长,伴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从心电图特点可明确诊断),患者出现严重心搏血量不足而导致晕厥。治疗的原则是应尽快提高心室率,其作
- 43岁,收缩压逐渐下降,提示为心电图运动试验检查前的准备不包括慢反应自律细胞
慢反应非自律细胞
快反应自律细胞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P细胞SDANN
SDNN#
pNN50
RMSSD
TINN正常血压反应
无高血压病
运动负荷不足
冠状动
- 以下为心肌缺血的定义,但不包括关于心肌缺血总负荷(TIB)的阐述,不正确的是不适宜性窦性心动过速与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主要根据若心电信号的采样频率是500Hz,表示采样的间隔为冠状动脉血流量相对减少
冠状动脉血
- 不正确的是某实习学生第1次使用心电图机描记心电图时,各胸前导联都记录不到波形,肢体导联仅记录到Ⅰ导联的心电图,但不包括引起LDH升高的原因不包括正常人的额面QRS心电轴范围为-30°~+90°
额面QRS心电轴在-90°~±180°
- 动态心电图记录器根据信号存储介质分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折返环室内差异性传导是指关于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描述,小于窦性PP间距,在一般心率下显示的束支阻滞
束支不应期病理性延长,遇到束支生理不应期而形成的束
- 冠状动脉左主干急性闭塞时,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是有关起搏器感知功能的描述,但除外典型的二度Ⅰ型房室阻滞符合下列哪种情况V1~V6导联ST段抬高
aVL导联ST段抬高
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
aVR导联ST段抬高伴Ⅰ、Ⅱ、V4~V6
- 关于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描述,错误的是快速充盈期在血流动力学上的意义是以下情况可引起额面QRS心电轴左偏,但应除外心室肌细胞发生除极后恢复到正常的静息电位(-90mV)的过程称为P波消失代以f波或心电图上看不清
- 期前收缩最常见的机制是下列疾病中出现二尖瓣型P波而诊断左心房肥大并不可靠的是关于Mahaim纤维参与的心动过速的表述,正确的是房性心动过速根据发生机制与心电图的表现可分为折返激动#
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
并行心
- 但应除外关于永久起搏器的阐述,不正确的是关于抗凝药物的选择不正确的是胸前导联出现深而倒置的T波可见于适用于大样本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适宜建立数字化心电图数据库
有利于统一测量标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
- 称为相对不应期
应用比阈刺激值高出2~4倍强度的刺激,称为相对不应期#
应用比阈刺激值高出2~4倍强度的刺激,不能引起兴奋反应的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
应用大于阈刺激值100倍强度的刺激也不引起兴奋反应的时期,称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