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考网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为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450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正确答案:ABCE。A.抗体可抑制巨核细胞成熟 B.血小板主要在脾脏破坏 C.抗体可通过胎盘 D.本病可传染 E.2/3患者有自身抗体 更多临床血液技术副高级职称考试的考试资料下载及答案解析请访问不凡考网卫生职称考试考试频道。

  • [多选题]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为

  • A. 抗体可抑制巨核细胞成熟
    B. 血小板主要在脾脏破坏
    C. 抗体可通过胎盘
    D. 本病可传染
    E. 2/3患者有自身抗体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举一反三:
  • [单选题]采用化学发光剂作为酶反应底物的酶标记免疫测定,经过酶和发光两级放大,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一般以过氧化物酶为标记酶,以鲁米诺为发光底物,并加入发光增强剂以提高敏感度和发光稳定性。此类化学发光法的类型是
  • A.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
    B. 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C.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
    D.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法
    E. 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

  • [单选题]患者,男性,65岁。腰痛入院,血红蛋白60g/L,尿蛋白2g/L,本周蛋白(+)。这种尿蛋白常出现在
  • A. 多发性骨髓瘤
    B. 慢性肾衰竭
    C. 重链病
    D.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E. 急性肾小球肾炎

  • [单选题]下列有关溶血反应结果判断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试管内液体红色透明,静置后无细胞沉淀的为完全溶血
    B. 试管内液体红色透明,静置后有少量细胞沉淀的为不完全溶血
    C. 以最大有效反应管的溶血素稀释倍数作为溶血素的效价
    D. 试管内液体浑浊,静置后有细胞沉淀的为不溶血
    E. 以产生完全溶血的最低稀释管作为最大有效反应管

  • [单选题]肝病患者容易出现出血倾向的最主要原因
  • A. 维生素缺乏
    B. 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C. 血小板功能不良
    D. 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E. 肝脏解毒功能不良

  • [单选题]vWF的主要作用是
  • A. 介导血小板的粘附作用
    B. 介导血小板的聚集作用
    C. 介导血小板的收缩作用
    D. 介导血小板的释放作用
    E. 下调FⅧ的合成

  • 本文链接:https://www.51rsks.com/problem/2rg888.html
  • 推荐阅读
    考试宝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