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桡神经损伤
题目:女孩,9岁,外伤致肱骨中下1/3骨折,来院检查时发现有垂腕,垂直畸形。
解析:桡神经在肱骨中央处,离肱骨最近,骨折时易损伤桡神经,伤后易发生垂腕,各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直,以及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弱或消失。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肱骨中下1/3骨折容易并发
周围神经损伤
解析:桡神经在上臂中下段走行在肱骨桡神经沟中,紧贴肱骨,骨折后骨折移位容易造成桡神经损伤。
[多选题]爪形手可见于
尺神经损伤
进行性肌萎缩
[单选题]婴儿饮食中缺乏维生素D,骨骺板变宽,这是由于
骨样组织和软骨的钙化不足
解析:缺乏维生素D时,矿物质不能沉积在长骨生长板软骨细胞的线粒体内,软骨基质不能钙化。
[单选题]休克患者在应用晶体液时,下列错误的是
失血性休克补充血容量时,最恰当的晶体液为5%葡萄糖生理盐水
解析:补充血容量是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的关键。应在连续监测动脉血压、尿量和CVP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皮肤温度、末梢循环、脉搏幅度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微循环情况,判断补充血容量的效果。首先采用晶体液和人工胶体液复苏,必要时进行成分输血。失血性休克时,一般可根据血压和脉率的变化来估计失血量。虽然在失血性休克中,丧失的主要是血液,但在补充血容量时,并不需要全部补充血液,在抽血查血型和交叉配血后,即可自静脉内快速滴注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在45分钟内输入1000~2000ml,如果检查患者的红细胞比容在30%以上,则仍可继续输上述溶液(补充量可达估计失血量的3倍),不必输血;如果失血量大或继续有失血,应接着输入已配好的血液,全血有携氧能力,可改善贫血和组织缺氧,但仍应补充一部分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这种晶体液和血液同用的补充血容量的方法,可补充因钠和水进入细胞内引起的功能性细胞外液减少,降低红细胞比容和凝血因子Ⅰ含量,以减少毛细血管内血液的黏度和改善微循环的血液灌流;输血最好为新鲜血,在补充血容量的过程中,也可采用血浆代替部分血液,血浆可以维持胶体渗透压,防止水分从毛细血管渗出,对以丧失血浆为主的烧伤、腹膜炎等所致的休克有重要作用。而5%葡萄糖生理盐水是高渗液,0.9%葡萄糖生理盐水的才是等渗液。故答案应选D。
[单选题]窦性心律不齐指同一导联心电图上P-P间期相差
>0.12秒
[单选题]1岁婴儿,阵发性哭闹,呕吐12小时,黏液血便1次,查体,体温37.8℃,精神差,明显腹胀,右下腹可触及肿物,压痛(+),最可能的诊断是
急性肠套叠
[单选题]小儿皮质下中枢的兴奋性较高,但皮质发育未完善,对皮质下中枢不能控制,所以它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容易扩散,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婴幼儿遇到强烈刺激时,容易发生的症状,正确的是 ( )
惊厥
[单选题]胃癌最好发的部位是
胃窦
解析:胃癌起源于胃壁最表层的黏膜上皮细胞,可发生于胃的各个部位(胃窦幽门区最多、胃底贲门区次之、胃体部略少),可侵犯胃壁的不同深度和广度。故答案应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