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吞噬异物
题目: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解析:由于中性粒细胞内含有大量溶酶体酶,因此能将吞噬入细胞内的细菌和组织碎片分解,这样,入侵的细菌被包围在一个局部,并消灭,防止病原微生物在体内扩散。故选B。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在下列结构中,实现肺换气的主要部位是
呼吸膜
解析:此题是理解判断题,考查考生对肺换气过程的理解。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虽然肺泡小管(D)上有肺泡附着,属于呼吸带,而细支气管(B)已为过渡带,也已出现一些肺泡,但是支气管(A)、细支气管和肺泡小管不是直接参与肺换气的主要部位,肺泡壁(C)是呼吸膜的一部分,而全部呼吸膜参与了肺换气,所以E是正确答案。
[单选题]女性,25岁,因寒战,高烧,大汗,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恶性疟疾,应选用哪种治疗方案
氯喹口服
解析:氯喹用于治疗恶性疟、间日疟及三日疟。也可用于治疗肠外阿米巴病、结缔组织病、光敏感性疾病(如日晒红斑)等,本品主要用于治疗疟疾急性发作,控制疟疾症状。还可用于治疗肝阿米巴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结缔组织病等。另可用于治疗光敏性疾患,如日晒红斑症。伯氨喹啉主要用于根治间日疟。对各种疟原虫的配子体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但只有在特殊的场合下,为了迅速扑灭恶性疟流行,用来消灭恶性疟配子体。
[单选题]29岁经产妇,妊娠33周反复性阴道流血,曾晕倒一次。体格检查:面色苍白,脉搏110次/分,血压90/60mmHg,腹软无压痛,宫底位于脐与剑突之间,枕左前位,胎心156次/分,错误的检查方法是
肛诊检查
解析:患者反复阴道流血,应考虑有无凝血功能障碍,可行凝血功能检查;亦需B型超声检查以排除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流血过多可造成贫血,故应行血常规检查;孕妇反复流血可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电子监护可评判胎儿状况;此时不宜进行肛诊检查,以免刺激流血增多,且患者无宫缩,不需肛诊检查宫颈管情况,故该题选C项。
[单选题]为观察甲肝疫苗的预防效果,研究对象最好选择
甲肝高发区无免疫人群
解析: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出的有代表性的观察单位组成的子集。甲肝疫苗起预防作用,用于无免疫人群,因此观察其预防效果应选择无免疫力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即甲肝高发区的易感人群。
[单选题](2012)男,36岁。活动性气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3年。查体:血压100/60mmHg,无颈静脉怒张,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率90次/分,双下肢水肿(+)。超声心动图显示:全心扩大,以左心室扩大为主,二尖瓣前叶舒张活动振幅降低,瓣口开放小,呈钻石样双峰图形。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扩张型心肌病
解析:患者超声心动图显示:全心扩大,以左心室扩大为主,二尖瓣前叶舒张活动振幅降低,瓣口开放小,呈钻石样双峰图形。首先考虑是有扩张型心肌病。
[单选题]关于体内酶促反应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没有影响
解析:酶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有双重影响。
[单选题]认为焦虑症症状产生是由于错误学习养成易焦虑的人格后,一旦遇到生活事件便产生焦虑的条件反射,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
行为理论
解析: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分析题干可知此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