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进一步了解精神病性症状和情感症状出现的时间和程度
题目:患者男,28岁,公司职员。患者诉3个月前无故听见耳边有一男子的叫骂声,感觉自己被人追杀并被无线电波控制。患者情绪低落、兴趣下降,早醒,体重下降。请问精神科医生首先应该做的是
解析:精神病性症状和情感症状出现的病程决定了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因为如果考虑诊断"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必须符合分裂症状与情感症状在整个病程中同时存在至少2周以上,并且出现与消失的时间较接近这一症状标准。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关于精神发育迟滞的描述错误的是
精神发育迟滞就是痴呆
解析:精神发育迟滞是指个体在发育阶段(通常指18岁以前)精神发育迟滞或受阻,临床上表现为认知、语言、情感意志和社会化等方面的缺陷、不足,在成熟和功能水平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引起精神发育迟滞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痴呆是慢性、全面性的精神功能紊乱,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包括记忆、思维、理解、判断、计算功能等的减退和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须注意的是,痴呆的智能损害是后天获得的,痴呆患者大脑功能已经发育成熟,有过良好智能,但由于后天某些原因导致智能的减退,常见于慢性脑器质性病变。
[单选题]目前的研究认为:重大精神障碍的共同发病机制是
脑结构和功能可塑性改变的神经发育异常
解析:神经发育异常学说逐渐成为精神疾病发病机制的主要研究领域,科学家们认为神经发育异常可能是重大精神障碍的共同发病机制,表现为脑结构和功能可塑性改变,包括额叶、颞叶内侧及海马等脑区的灰质和白质减少和体积缩小,而不同脑区发育异常则分化为各种不同的精神疾病,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特征。
[单选题]下列关于短暂性抽动障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大多发病于12~15岁
解析:此题考点为短暂性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短暂性抽动障碍:又称抽动症,为最常见类型。主要表现为简单的运动抽动症状。多首发于头面部,如眨眼、耸鼻、皱额、张口、侧视、摇头、斜颈和耸肩等。少数表现为简单的发声抽动症状,如清嗓、咳嗽、吼叫、嗤鼻、犬叫或"啊"、"呀"等单调的声音。也可见多个部位的复杂运动抽动,如蹦跳、跑跳和拍打自己等。部分患者的抽动始终固定于某一部位,另一些患者的抽动部位则变化不定,从一种表现形式转变为另一种。例如,开始为眨眼,持续一、两个月后眨眼消失,继之以斜颈。还有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多个部位的运动抽动症状,如有皱额、斜颈和上肢抽动等。这类抽动障碍起病于学龄早期,4~7岁儿童最常见,男性为多。抽动症状在一天内多次发生,至少持续2周,但不超过1年。
[单选题]对颅内肿瘤的描述正确的是
颞叶、边缘系统、胼胝体部位的肿瘤易产生精神症状
解析:脑部肿瘤所致精神障碍与肿瘤的性质及发生的部位等关系密切,如颞叶、额叶、边缘系统、胼胝体部位的肿瘤易产生精神症状;天幕上肿瘤较天幕下肿瘤易产生精神症状;双侧半球肿瘤较单侧半球的肿瘤易产生精神症状;恶性肿瘤较生长快,常有出血坏死,兼之高度浸润性,多引起颅内高压,容易产生精神症状;生长快且伴颅内压增高的肿瘤多引起急性脑器质性脑综合征,而生长缓慢的肿瘤易于导致认知障碍。
[单选题]关于“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研究的精神障碍仅限于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
解析: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是将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应用于精神卫生领域。调查精神障碍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分布的各种有关因素、分布频率的变化及其有关因素,从而探讨精神障碍的病因、流行规律,以及制定控制、预防甚至消除精神障碍的具体措施和检查防治效果的科学。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并已深入临床医学的研究之中。研究的精神障碍不仅仅为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还包括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人格障碍以及各种神经症等。
[单选题]有关心境障碍的遗传因素研究的描述,错误的是
如果双亲中有一位患有双相障碍,其子女发生情感障碍的几率为50%
解析:遗传学研究发现,在情感障碍的发病中遗传学因素具有重要作用,而且遗传因素对双相障碍的影响较抑郁症为强。选项C如果双亲中有一位患有双相障碍,其子女发生情感障碍的几率约为25%,不是50%。
[单选题]以下除了哪项外,均可作为行为治疗的强化物
忽视
解析:强化是行为治疗技术中最基本的一种操作程序,任何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事件都可作为强化物:继续某一行为之后;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它可以是社会上的反应:赞同、关注、询问、微笑、注意等,也可以是食物:糕点、糖果,还可以是活动:看电影、旅游等。
[单选题]关于妄想性障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往往出现人格衰退
[单选题]关于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研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60%的患者起病于15~55岁
解析:研究发现,90%的精神分裂症起病于15~5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