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蒲黄

题目:治疗血瘀痛经,常与五灵脂配伍的药物是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关于痤疮治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
  • 以局部穴及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 [单选题]下列经脉中,与阳维脉循行最为密切的是( )
  • 足少阳胆经


  • [单选题]十二经脉中,在四肢末端相衔接的是( )
  • 相互表里的阴阳经


  • [单选题]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 [单选题]想象的基本材料是
  • 表象

  • 解析:感觉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人主要的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   联觉   感觉补偿   掩蔽   感觉后像  

  • [单选题]服药方法,汤剂一般宜
  • 温服

  • 解析:(2)剂型、配伍与剂量的关系;

  • [单选题]多用于治疗神经肌肉疼痛的拔罐法是
  • 多罐法

  • 解析:拔罐法的临床应用 (1)留罐法:又称坐罐法,为最常见的吸拔形式。是指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留罐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应用。 (2)走罐法:又称为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擦上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本法常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 (3)闪罐法:是指罐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多次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和功能减退等疾患,尤其适用于肌肉松弛的部位,不宜留罐的患者,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 (4)刺血拔罐法:又称刺络拔罐法,即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皮肤针叩打后,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10~15分钟。多用于实证、热证,瘀血证,如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 (5)留针拔罐法:简称针罐,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10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起下,然后将针起出。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的作用。

  • 推荐下载科目: 神经内科(正高)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正高) 麻醉学(副高) 儿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2)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39) 理化检验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3) 微生物检验技术(师)(代码:212) 辽宁初级中药师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 乳腺技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