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青霉素
题目:灭活病毒无效的因素是
解析:青霉素是通过抑制肽聚糖的合成来阻止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从而起到杀菌作用。病毒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核酸,所以不可能被亲霉素杀掉。乙醚在脂溶剂中对病毒包膜具有最大的破坏作用,所以乙醚灭活试验可以鉴别有包膜和无包膜病毒。病毒在零下70度环境可以长期保存。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疟疾的药物是
乙胺嘧啶
[单选题]不能用于分离病毒的方法是
人工培养基
[单选题]在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时,应重点考虑的人群是
敏感人群
解析:从人群健康效应谱可以看出,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的反应存在着差异。尽管多数人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下仅有生理负荷增加或出现生理性变化,但仍有少数人产生机体功能严重失调、中毒,甚至死亡。通常把这类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敏感人群)。与普通人群相比,易感人群会在更低的暴露剂量下出现有害效应;或者在相同环境因素变化条件下,易感人群中出现某种不良效应的反应率明显增高。
[单选题]以大肠菌群作为水污染的指示菌的原因是
大肠菌群的数量多,生存条件与肠道病菌相似
[单选题]下列关于DNA复制特点的错误叙述是
不需要RNA参与
解析:本试题考查考生对DNA复制基本特征的掌握程度。DNA复制具有半保留性和半不连续性等特征。DNA复制时,母链DNA解开为两股单链形成复制叉。两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合成与模板互补的新生链。复制时先合成RNA引物,然后新生链从5'向3'方向延伸,需要DNA聚合酶参与。本题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食物中毒现场调查时,对可疑食物应采取的措施是
就地封存
[单选题]有关血清病的正确叙述是
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毛细血管基底膜
[单选题]糖原分子中一个葡萄糖单位经糖酵解途径分解成乳酸时能产生多少ATP
2
解析:糖酵解分为二个阶段。一分子的PGAL在酶的作用下生成一分子的丙酮酸。在此过程中,发生一次氧化反应生成一个分子的NADH,发生两次底物水平的磷酸化,生成2分子的ATP。这样,一个葡萄糖分子在糖酵解的第二阶段共生成4个ATP和2个NADH+H+,产物为2个丙酮酸。在糖酵解的第一阶段,一个葡萄糖分子活化中要消耗2个ATP,因此在糖酵解过程中一个葡萄糖生成2分子的丙酮酸的同时,净得2分子ATP,2分子NADH,和2分子水。
[单选题]属三级预防的是
缓解癌症患者疼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