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人参
题目:蒸制后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功能的是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人参的炮制作用。取人参原药材,洗净,置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蒸制一定时间取出干燥后即为红参。红参味甘、微苦,性温。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的功能。天麻蒸制主要是为了便于软化切片,同时可破坏酶,保存苷类成分。地黄蒸制后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能。附子、白芍均不用蒸法。附子多为煮法,白芍多为酒炙。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冰片的主治病证有
闭证神昏
咽喉肿痛
目赤肿痛
口舌生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冰片的主治病证。冰片辛香走窜,开窍通闭,功似麝香力弱,无论寒闭、热闭皆可应用;性苦寒,外用能清热止痛,为治热毒肿痛之良药,尤为五官科所常用。故正确答案为ACDE。
[单选题]国外企业生产的药品到岸,向口岸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必须持有
《进口药品注册证》
解析:进口国外企业生产的药品应取得《进口药品注册证》;进口港澳台地区企业生产的药品应取得《医药产品注册证》。
[多选题]结构为二萜类化合物的有
紫杉醇
穿心莲内酯
解析:本题考点是常见萜类化合物结构类型。紫杉醇、穿心莲内酯分别来源于中药紫杉、穿心莲,它们的结构类型均属于二萜类化合物。在各选项中,苯丙酸属于苯丙素类化合物。
[多选题]赭石的主治病证有
喘息
呃逆
肝阳上亢
血热气逆之衄血
解析:本题考查赭石的主治病证。赭石:平肝镇逆,凉血止血。治噫气呃逆,噎膈反胃,哮喘,惊痫,吐血,鼻衄,肠风,痔瘘,崩漏带下。
[单选题]荆芥的常用炮制方法是
炒炭法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荆芥的炮制方法。荆芥的常用炮制方法是炒炭,具体操作:取荆芥置炒制容器内,武火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焦褐色时,喷淋少量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凉透。
[单选题]蜜炙后可矫正劣味、避免呕吐的药物是( )
马兜铃
解析:马兜铃生用易使人呕吐,蜜炙后可矫正劣味、避免呕吐。
[单选题]佛指甲的含义是
蕲蛇尾部末端有一三角形角质鳞片
解析:本题考查蕲蛇性状鉴定习语“佛指甲”的含义。蕲蛇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1枚,习称“佛指甲”。
[多选题]确定药材适宜采收期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有效成分积累
植物的发育阶段
毒性成分的含量
解析:确定中药的适宜采收期,必须把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与药用部分的产量变化等因素结合起来考虑。一般以药材质量的最优化和产量的最大化为原则,而这两个指标有时是不一致的,所以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中药材适宜采收期确定的一般原则:①双峰期,即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基本一致时,共同的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许多根及根茎类中药,在秋冬季节地上部分枯萎后和春初植物发芽前或刚露苗时,既是有效成分高峰期,又是产量高峰期,这个时期就是它们最适宜采收期。如莪术、郁金、姜黄、天花粉、山药等。②当有效成分的含量有一显著的高峰期,而药用部分的产量变化不大时,此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如三颗针的根在营养期与开花期小檗碱含量差异不大,但在落果期小檗碱含量增加一倍以上,故三颗针根的适宜采收期应是落果期。③有效成分含量无显著变化,药材产量的高峰期应为最适宜采收期。如牡丹皮5年生者含丹皮酚最高为3.71%,3年生者为3.20%,两者的含量差异并不显著,且3年生者少两年生长期,故以3年生者为最佳采收年限。④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不一致时,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时期即为适宜采收期。如人参,对吉林抚松栽培的不同年龄人参的皂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皂苷的积累是随人参栽培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至4年生含量达到最高(4.8%),以后两年增加较慢或略有下降,6年生者在秋季药材产量和人参皂苷总含量均较高,故栽培人参应以6年生者秋季为适宜采收期。对多年生药用植物适宜采收期生长年限的选择,应根据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兼顾产量高峰期,经综合分析来确定。某些全草类药材,有效成分存在于各种器官中,而各器官中物质的积累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又各不相同。所以,单凭一种器官中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确定合理的采收期是不可行的。⑤有些药材,除含有效成分外,尚含有毒成分,在确定适宜采收期时应以药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毒性成分含量最低时采集为宜。答案选B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