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蜂窝织炎
题目:(2012)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属于
解析:蜂窝织炎:是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炎区组织高度水肿,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2011)在抽样研究中,当样本例数逐渐增多时
标准误逐渐减小
解析:标准误差用来衡量抽样误差。标准误越小,表明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值越接近,样本对总体越有代表性,用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的可靠度越大。因此,标准误差是统计推断可靠性的指标。本例数逐渐增多标准误逐渐减小
[单选题]男,26岁。饮酒后剧烈呕吐胃内容物数次,后呕鲜血600ml。既往体健。查体:BP90/60mmHg。最可能的出血原因是
贲门黏膜撕裂
解析: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为剧烈呕吐后发生呕血,多为鲜血,严重者可导致休克或死亡。有过量饮酒史、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时,考虑急性胃黏膜病变。胃血管畸形常突然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消化性溃疡常有呕血和黑便。胃癌出血常见于老年人,出血量少,很少引起休克。
[单选题]61岁,女性,原发不育、绝经7年,BP160/110mmHg,不规则阴道少量流1个月。妇科检查:除子宫增大如妊娠6周外,余均正常。确诊方法应是
分段诊刮
解析:绝经后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增大,并有原发不育、高血压史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高度怀疑子宫内膜癌,确诊需行分段诊刮。
[单选题]女,60岁。绝经5年,反复阴道流血3次,量中等,平时白带少许.B超示子宫相对增大,宫腔内可见实质不均回声区,形态不规则宫腔线消失。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子宫内膜癌
解析:输卵管癌早期无症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输卵管“三联征”,A不正确。子宫颈癌表现为接触性出血,C不正确。子宫内膜炎阴道有大量脓性分泌物且有臭味,D不正确。老年性阴道炎主要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灼热感,E不正确。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为绝经后再现不规别阴道流血或绝经过渡期妇女月经紊乱,量一般不大。故B正确。女,58岁。腹胀,食欲不振1月余。G2P2。查体:T36.8℃,P78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腹部膨隆,轻度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妇科检查:阴道后穹隆可触及散在结节,无触痛,子宫后位,大小正常,子宫左后方可触及质硬包块,边界及大小欠清,三合诊检查子宫后方包块活动度差,直肠黏膜光滑。血CA1253865U/L,CEA正常。
[单选题]以下不适合用输尿管镜碎石的是
输尿管狭窄
解析:下尿路梗阻、输尿管细小、狭窄或者严重扭曲等不适宜用输尿管镜碎石,其余选项均符合。
[单选题]膀胱肿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疼痛+血尿
解析:血尿是膀胱肿瘤的主要症状,一般表现为全程血尿,终末加重。肿瘤侵犯膀胱三角区及合并感染或结石时可出现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盆腔广泛浸润时可出现腰骶部疼痛、下肢水肿等。因此选B。
[单选题]有助于患者记忆的信息沟通方式不包括
规范使用医学缩略术语
解析:医患沟通时使用医学专业术语不利于患者理解记忆。
[单选题]肝内生成乙酰乙酸的直接前体是
HMG-CoA
解析:本题考查酮体的合成。①两个乙酰CoA被硫解酶催化生成乙酰乙酰CoA。β-氧化的最后一轮也生成乙酰乙酰辅酶A。②在乙酰乙酰CoA再与第三个乙酰CoA分子结合,形成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HMG-CoA)。由HMG-CoA合成酶催化。③HMG-CoA被HMG-CoA裂解酶(HMG-CoA lyase)裂解,形成乙酰乙酸和乙酰CoA。④乙酰乙酸在β-羟丁酸脱氢酶(β-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的催化下,用NADH还原生成I3羟丁酸,反应可逆,注意此处为D-β-羟丁酸脱氢酶催化,不催化L-型底物。⑤乙酰乙酸自发或由乙酰乙酸脱羧酶催化脱羧,生成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都可以被转运出线粒体膜和肝细胞质膜,进入血液后被其他细胞用作燃料。在血液中少量的乙酰乙酸脱羧生成丙酮。其中第3步HMG-CoA被HMG-CoA裂解酶(HMG-CoA lyase)裂解,形成乙酰乙酸和乙酰CoA,所以乙酰乙酸的直接前体是HMG-CoA。故本题答案为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