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在严重或持久的应激之后发生
题目:以下有关人格改变的说法哪项正确
解析:人格改变是获得性的,是指一个人原本人格正常,而在严重或持久的应激、严重的精神障碍及脑部疾病或损伤之后发生,有明确的起病时间。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综合征中何种具有昼轻夜重的规律
急性脑综合征
解析:谵妄又称急性脑综合征,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意识状态具有昼轻夜重的特点。柯萨科夫综合征(又称为遗忘综合征)是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记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慢性脑病综合征(又称为痴呆综合征)表现为全面的智能障碍,包括记忆、思维、理解、计算等能力减退和人格改变。精神自动征(又称为康金斯基综合征)包括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等多种精神病理现象。替身综合征(又称为冒充者综合征)属于一种自我功能障碍,表现为患者认为周围的某个非常熟悉的人既是亲人又是另一迫害者或保护者所化装的人。后四者均是在意识清晰状态下产生的,不具有昼轻夜重的波动特点。
[单选题]以下不是神经症的临床症状的是
强制性思维
解析:神经症的症状繁多,最常见的症状有:脑功能失调症状,如精神易兴奋、易疲劳;情绪症状,如焦虑、恐惧、抑郁、易激惹;强迫症状;疑病症状;躯体不适症状,如慢性疼痛、头昏、自主神经症状群;睡眠障碍等。强制性思维系患者体验到强制性地涌入大量无现实意义的联想,该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有重要意义。
[单选题]有关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人体解剖法
解析:实验法是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该方法是指有目的地操纵自变量,这些自变量多属于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心理测验法是对人的心理行为进行客观的、标准化的定量测量的方法。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指测试人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试人的行为、言语、仪表、表情、态度、举止的观察和分析(主观观察法或内省法)以研究其心理行为规律的方法。心理生物学研究是最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而出现的新型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如DNA重组技术、PCR技术、CT、MRI、功能磁共振脑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睡眠脑电图等新方法和新技术正在为探索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心身相关性和心理病因学等心理学的深层次问题提供有力的武器。人体解剖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重要方法。
[单选题]根据CCMD-3诊断标准,不属于与文化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是
适应障碍
解析:CCMD-3诊断标准中与文化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的分类包括:恐缩症、气功偏差所致的精神障碍、与迷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等。适应障碍属于应激相关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