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粗动作发育落后,精细动作发育落后,听觉正常,视觉正常
题目:
豆豆,男性,10个月,体重7kg,身高65cm,足月顺产儿。今天豆豆妈妈带豆豆到社区卫生中心进行例行健康体检,儿保科护士向豆豆妈妈询问豆豆的日常生活习惯,了解到,因母亲急于工作,豆豆出生后一直采取人工喂养,豆豆妈妈说现在豆豆吃奶很慢,约1个小时才能喝完1瓶200ml的牛奶,平时胃口也不好。
解析:婴儿的运动发育可分为粗动作及精细动作两大类。粗动作是按照一种可预测、有规律的顺序发展。一般常用的粗动作发育口诀为:二(月龄)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九扶站,周岁会走。精细动作的发育口诀为:三玩手、五抓手、七换手、九对指、一岁乱画、二岁折纸、三岁搭桥。正常婴儿3个月能抬头,6个月能坐起,8个月能坐得很稳,10个月能扶站。结合豆豆粗动作和精细动作的行为,均表现为发育迟缓。随着小儿出生后视觉和听觉的发育,逐渐形成双眼的注视和对声音的关注。10~13个月的宝宝听觉上能够知道单词的意思,能调整自己对声音的反应,在视觉上能够追随快速移动的物体,因此可以判断豆豆视听觉的发育是正常的。故此题的正确答案是B。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下列属于管理与政策诊断的核心内容的是
组织评估
资源评估
解析:管理与政策诊断的核心内容是组织评估和资源评估 。故选AC。
[多选题]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护理诊断有
气体交换受损
清理呼吸道无效
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脓胸等
体温过高
解析: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炎症有关。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粘稠,患儿体弱、无力排痰有关。3.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脓胸等。4.体温过高:与肺部感染有关。故选ABCE。
[多选题]内脏痛的生理特征是
缓慢而持久
不能精确定位
对刺激分辨能力差
常伴有恶心,出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
常放射或牵涉到其他区域
解析: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①缓慢而持久,定位不精确、对刺激分辨能力差,原因是内脏上的感受器分布明显比躯体稀疏。②常伴有恶心,出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常放射或牵涉到其他区域。故选ABCDE
[多选题]昆虫隔离适用于以昆虫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下列哪种疾病应采取昆虫隔离措施
乙型脑炎
疟疾
斑疹伤寒
流行性出血热
解析:昆虫隔离适用于由昆虫传播疾病。如乙型脑炎、疟疾、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等,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途径是 消化道传播。故选ABCD。
[多选题]自管理科学成为独立学科以来,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多选题]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护理措施包括
皮肤护理
关节肿痛的护理
腹痛的护理
紫癜性肾炎的护理
心理护理
解析:1)对症治疗,发热、关节痛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吲哚美辛,芬必得;腹痛者应用解痉挛药物,如山莨菪碱口服或肌注,或阿托品肌注;如有明显感染,给予有效抗生素。2)皮肤护理、心理护理;3)血浆置换能有效清除血循环中的免疫复合物,从而防止血管阻塞和梗死。适用于血浆中存在大量免疫复合物的严重腹型、肾型患者。
[多选题]关于原位菌群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也称定位转移
即正常菌群在外来菌的入侵下在原有部位发生了数量或种类结构上的变化
失调因素被消除后,正常菌群均可自然恢复
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仅发生原位菌群失调
解析:原位菌群失调是指正常菌群虽仍生活在原来部位,亦无外来菌入侵,但发生了数量上或种类结构上的变化 。一度原位菌群失调在失调因素被消除后,可自然恢复;二度失调时,菌群内由生理波动转变为病理波动,去除失调因素后菌群仍处于失调状态,不易恢复,具有不可逆性 。移位菌群失调又称定位转移,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易发生 。故选ABCD。
[多选题]对白血病患儿应用化疗药物时,正确的护理措施是
化疗药物多为静脉给药
注射前需确认静脉通畅后方能注入
操作时最好戴一次性手套
密切观察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
解析:37.化疗护理:1. 遵医嘱给药。2. 保证静脉输液,选择静脉应注意,先远端静脉后近端静脉要尽量避免静脉炎及药物漏于皮下组织引起局部组织溃疡、坏死等。3.操作时最好戴一次性手套。4.密切观察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故选ABDE。
[多选题]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三个类型,包括( )
全身型
多关节型
少关节型
解析:全身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幼年者为多,无性别差异,约占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20%。多关节型5个或5个以上关节受累,女性多见,先累及大关节,如踝、膝、腕和肘,常为对称性受累关节4个月者,称为少关节炎型。少关节型踝、膝等下肢大关节为好发部位,常呈不对称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