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变性后260nm波长吸收不改变
题目:有关DNA变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解析:DNA变性是指DNA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由双链解离为单链的过程;其变性因素有加热(最常用)、加酸或加碱;DNA变性是二级结构的破坏,主要破坏维系双链碱基配对的氢键,不破坏一级结构中核苷酸的序列;DNA变性时使更多的共轭双键得以暴露,故在260nm处的光吸收增加(增色效应),E项错误。故选E。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男,45岁。阑尾切除术后7天,体温升高,为弛张热。大便次数增多,有里急后重感,伴尿频、尿痛。查体:下腹部深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肿块。最可能的诊断是
盆腔脓肿
解析:盆腔脓肿常发生于急性腹膜炎及腹部手术后,表现为大便频繁伴里急后重,并可伴有尿急、尿痛。
[单选题]贫血病人,化验为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伴有慢性下肢溃疡,血清铁9.1μmol/L,总铁结合力29.9μmol/L,骨髓外铁为(++),诊断为
慢性感染性贫血
解析:慢性病贫血系指继发于慢性感染、炎症和恶性肿瘤的一组贫血,多数患者为正常细胞色素性贫血,部分患者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ACD的铁代谢指标与IDE不同,表现为血清铁降低,但总铁结合力不增加,血清铁蛋白和运铁蛋白受体升高;骨髓铁粒幼细胞减少,而巨噬细胞内铁增加,有助于鉴别。因此本例患者为慢性病性贫血,患者有慢性下肢溃疡史,感染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本题选E。
[单选题]患儿,男,8个月。因腹泻2天,发热39℃入院。查体:精神可,无明显脱水症,咽红。大便呈蛋花样,无腥臭味。该患儿腹泻最可能的原因是
病毒性肠炎
解析:轮状病毒肠炎(秋季腹泻)的特点:小儿秋、冬季最常见,多见于6~24个月婴幼儿。潜伏期1~3天,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初1~2天常先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每日多在10次以内,量多,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腹泻严重可并发脱水、酸中毒等。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3~8天。结合此患儿的症状及体征,应为轮状病毒肠炎。
[单选题]患儿,5岁,便血,新鲜、量不多,位于大便外面,考虑可能性大的疾病是
直肠息肉
解析:直肠息肉是指发生在直肠黏膜上的新生物,多因粪便慢性刺激而引起,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表现:①便血,无痛性便血,便血出血量较少;②脱垂;③肠道刺激征。
[单选题]髋关节后脱位复位的最佳时期是
最初24~48小时
解析:髋关节脱位复位时需肌松弛,必须在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下行手法复位。复位宜早,最初24~48小时是复位的黄金时期,最好尽可能在24小时内复位完毕,48~72小时后再行复位十分困难,并发症增多,关节功能亦明显减退。故选A。
[单选题]男,50岁。5年前患病毒性肝炎,近1年疲乏,食欲缺乏,腹部渐膨胀。查体:巩膜黄染,腹水(+),肝肋下未及,脾于左肋缘下2cm可及。X线片:食管下段静脉曲张。临床诊断:肝硬化。本例肝脏主要病理改变是
假小叶形成
解析:此题是综合应用题。了解了临床病史及诊断,但要知道引起其改变的病理变化特点。由于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使肝血管重建,结构发生改变,肝质地变硬,引起肝门脉压增高及以上一系列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