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不属于艾炷灸的是
  • 正确答案 :D
  • 蒜泥灸

  • 解析:艾炷灸: 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而治病的方法。常用的艾炷或如麦粒,或如苍耳子,或如莲子,或如半截橄榄等。艾炷灸又分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类。 (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又称为着肤灸、着肉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强黏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炷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2)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黏附,然后将太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待将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2)间接灸 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故又称隔物灸。间接灸所用间隔药物或材料很多,如以生姜间隔者,称隔姜灸;用食盐间隔者,称隔盐灸;以附子饼间隔者,称隔附子饼灸。 1)隔姜灸 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剌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风寒痹痛等,有温胃止呕、祛寒止痛的作用。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O.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病证。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 3)隔盐灸用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cm.厚约0.8em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至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有温补肾阳等作用。

  • [单选题]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神疲,脉虚,为
  • 正确答案 :B
  • 足少阴肾的病变


  • [单选题]治疗斑秃选取阿是穴,宜采用的操作方法是( )
  • 正确答案 :D
  • 梅花针叩刺


  • [单选题]问诊的内容不包括
  • 正确答案 :E
  • 学历情况

  • 解析:问诊的内容 1.一般项目 2.主诉   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3.现病史: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起病情况:包括病因或诱因。   主要症状的特点:主要症状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程度、缓解和加剧的因素等,是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   病情的发展与演变   伴随症状   诊治经过   一般情况 4.既往史 5.个人史   包括出生地及居住地区,职业和工作条件,习惯与嗜好,冶游史等。 6.婚姻史   婚姻史包括未婚或已婚,结婚年龄,配偶的健康状况,性生活情况,夫妻关系等。 7.月经史及生育史   记录格式如下: 8.家族史      

  • 查看原题

    推荐下载科目: 神经外科(正高) 口腔医学(正高) 疾病控制(正高) 临床营养(正高) 胸心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19) 神经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0) 辽宁初级药师 辽宁初级中药师 住院医师规培(急诊科) 住院医师规培(精神科)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