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水杨酸钠

题目:术后镇痛不能用于椎管内的药物是

解析:传统的药物主要有吗啡、哌替啶和芬太尼。吗啡和芬太尼镇痛作用强、价廉,仍是目前国内开展术后镇痛治疗的主要药物。哌替啶因副作用较大,已渐淘汰。继芬太尼之后,又相继合成了舒芬太尼、阿芬太尼、瑞芬太尼、卡芬太尼(Carfentanil)和罗芬太尼(Lofentanil)等一系列新型阿片类镇痛药。故选择C。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二甲双胍不适用于
  • 肝、肾功能减退者

    慢性胃肠病、慢性营养不良、消瘦者

    孕妇、哺乳期妇女

    高热患者

  • 解析:肾脏疾病或下列情况禁用,心力衰竭(休克)、急性心肌梗塞和败血症等引起的肾功能障碍(血清肌酐水平≥. 毫克/分升(男性). 需要药物治疗的充血性心衰和其他严重心. 严重感染和外伤外科大手术. 已知对盐酸二甲双胍过敏 . 急性或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岛素治疗 ≥. 毫克/分升(女性)或肌酐清除异常)包括有或无昏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要用胰胰岛素、酗酒者、接受血管内注射碘化造影剂者. 维生素b叶酸缺乏未纠正者应暂时停用格华止【孕妇用药】不推荐孕妇使用格华止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格华止应停止哺乳【儿童用药】-岁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格华止的每日最高剂量为mg不推荐岁以下儿童使用格华止【老年用药】岁以上老年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时以上的患者使用。故选择ACDE。

  • [单选题]患者,男性,28岁,有"三多一少"的糖尿病症状,每天胰岛素总量为36U,夜里出现多汗,心悸,手抖,晨起查血糖10.9mmol/L,对该患者应给予的措施正确的是
  • 调整晚餐前胰岛素用量

  • 解析:该患者症状晨起高血糖,应减少晚间胰岛素用量,避免早晨出现血糖反跳。

  • [单选题]为了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可加入适当的稳定剂,下列哪个不是混悬剂的稳定剂
  • 增溶剂

  • 解析:常用的稳定剂有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1)助悬剂。助悬剂能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能被吸附在微粒表面,增加微粒的亲水性,形成保护膜,阻碍微粒合并和絮凝,并能防止结晶转型,使混悬剂稳定。助悬剂的种类有:①低分子助悬剂,常用的低分子助悬剂有甘油、糖浆等。②高分子助悬剂,高分子助悬剂包括:a.天然的高分子助悬剂,主要有阿拉伯胶、西黄芪胶、桃胶、海藻酸钠、琼脂、脱乙酰甲壳素、预胶化淀粉、β-环糊精等。阿拉伯胶可用其粉末或胶浆,用量为5%~15%。西黄芪胶用其粉末或胶浆,用量可为0.5%~1%。b.合成或半合成高分子助悬剂,主要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卡波普、聚维酮、葡聚糖、丙烯酸钠等。c.触变胶,某些胶体溶液在一定温度下静置时,逐渐变为凝胶,当搅拌或振摇时,又复变为溶胶。胶体溶液的这种可逆的变化性质称为触变性。具有触变性的胶体称为触变胶。如黄原胶、海藻酸钠等。利用触变胶作助悬剂,使静置时形成凝胶,防止微粒沉降。(2)润湿剂。常用的润湿剂是HLB值在7~11的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类、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聚氧乙烯蓖麻油类、磷脂类、泊洛沙姆等。此外,乙醇、甘油等也可作润湿剂。(3)絮凝剂与反絮凝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可以是不同的电解质,也可以是同一电解质由于用量不同而起絮凝或反絮凝作用。常用的絮凝剂和反絮凝剂有:枸橼酸盐(酸式盐或正盐)、酒石酸盐(酸式盐或正盐)、磷酸盐及一些氯化物等。

  • [单选题]下列疾病中,主要以血清淀粉酶(AMY)活性增高诊断的是( )。
  • 急性胰腺炎

  •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血清淀粉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血清淀粉酶活性测定主要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12小时,血清淀粉酶开始升高,12~72小时达到高峰,3~4日恢复正常。此外,尚可见于急性腮腺炎、胰腺脓肿、胰腺损伤、胰腺肿瘤引起的胰腺导管阻塞、肾功能不全、肺癌、卵巢癌、腮腺损伤、胆囊炎、消化性溃疡穿孔、肠梗阻、腹膜炎、急性阑尾炎、异位妊娠破裂、创伤性休克、大手术后、酮症酸中毒、肾移植后、肺炎、急性酒精中毒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E。

  • [多选题]下列哪些属于肝素的禁忌证
  • 血小板减少症

    血友病

    颅内出血

    内脏出血

    外伤及手术后

  • 解析:肝素的禁忌证有:严重溃疡病、肝肾功能障碍、重度高血压、妊娠、出血现象、酒精中毒等。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病理学(正高) 口腔医学(正高) 职业病学(正高) 病理学主治医师(代码:351) 口腔医学技术(中级)(代码:375) 临床执业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外科) 住院医师规培(口腔病理科) 临床专业知识 药学(士)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