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形成碳酸氢盐
题目:(2001、2003、2005)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方式是
解析:(1)物理溶解:二氧化碳在血浆中的溶解度比氧大,占二氧化碳运输量的6%.
化学结合也是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约占二氧化碳运输量的94%.其结合方式有两种:(2)一种是形成碳酸氢盐(NaHCO3、KHCO3),约占二氧化碳运输量的87%;(3)另一种是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HbNHCOOH),约占7%.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男,45岁。工作时被爆燃的粉尘烧伤2小时。查体:T37.2℃,BP140/80mmHg,HR100次/分,Ⅱ度、Ⅲ度面积达60%,体重60kg。其伤后第1个8小时应补充按公式计算所需的丢失液体量为
2700ml
解析:烧伤后应积极抗休克治疗,应迅速补液,补液量常用公式计算:伤后第一个24小时,每1%烧伤面积(Ⅱ度、Ⅲ度)每千克体重应补胶体与电解质液共1.5ml,此为其伤后的丢失液体量。故该患者其丢失液体量应为5400ml,伤后第一个8小时应补给总量一半,则为2700ml。本题考点为丢失量,不包括24小时生理需要量2000ml。
[单选题]溃疡性结肠炎的特征性大便是
黏液脓血便
解析:黏液脓血便是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重要表现,大便次数及便血的程度反映其临床严重程度。
[单选题]肝性脑病前期最突出的表现是
意识错乱昼睡夜醒
解析:肝性脑病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慢性肝性脑病起病隐匿或渐起,起初常不易发现,易误诊和漏诊。常表现为睡眠倒错,也有人称为近迫性昏迷,此现象有人发现与患者血清褪黑激素分泌时相紊乱有关,提示病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处于紊乱状态,常预示肝性脑病即将来临。故本题选E。
[单选题]男,21岁,头部摔伤2小时,头颅CT示后颅窝高密度影,发生脑疝,其类型最可能是
枕骨大孔疝
解析:枕骨大孔疝是由于后颅窝病变或颅腔内高压时,小脑扁桃体被挤入枕骨大孔并嵌顿而产生。因为疝入的脑组织是小脑扁桃体,也叫小脑扁桃体疝。
[单选题]初产妇,29岁。妊娠40周,自然临产。宫缩强,胎膜破裂后产妇突然出现咳嗽、烦躁不安,继而出现呼吸困难、昏迷。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羊水栓塞
解析:患者应为羊水栓塞。羊膜腔内压力增高、胎膜破裂和宫颈或宫体损伤处有开放的静脉或血窦,是导致羊水栓塞发生的基本条件。子痫通常有高血压、水肿及蛋白尿史,在产前、产时、产后均可发生,无胎膜破裂因素。
[单选题]病人的健康放在首位,切实为病人谋利益,该原则是
有利原则
解析:医学道德基本原则有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尊重原则,公正原则,该题为有利原则,该原则要求医务人员的行为以患者有益。保护患者利益,促进患者健康,增加患者幸福为目的。
[单选题]阑尾残株炎所致的肠梗阻是
单纯性肠梗阻
解析:单纯性肠梗阻是只是肠内容物通过受阻,而无肠管血运障碍。单纯性肠梗阻原因多为肿瘤与炎症狭窄,少数可为老年性粪便梗阻。梗阻部位多数是乙状结肠与直肠区域。故本题答案为C。
[单选题]常用于中毒药物不明的急性中毒的洗胃液是
1%~2%氯化钠溶液或生理盐水
解析:选用洗胃液不同:①活性炭吸附剂:活性炭是强力吸附剂,能吸附多种毒物。不能被活性炭很好吸附的毒物有乙醇、铁和锂等。活性炭的效用有时间依赖性,因此应在摄毒60分钟内给予活性炭。活性炭结合是一种饱和过程,需要应用超过毒物的足量活性炭来吸附毒物。首次1~2g/kg,加水200ml,由胃管注入,2~4小时重复应用0.5~1.0g/kg,直至症状改善。活性炭解救对氨基水杨酸盐中毒的理想比例为10:1,推荐活性炭剂量为25~100g。应用活性炭主要并发症有呕吐、肠梗阻和吸入性肺炎。②中和剂:强酸用弱碱(如镁乳、氢氧化铝凝胶等)中和,不要用碳酸氢钠,因其遇酸后可生成二氧化碳,使胃肠充气膨胀,有造成穿孔危险。强碱可用弱酸类物质(如食醋、果汁等)中和。③沉淀剂:有些化学物与毒物作用,生成溶解度低、毒性小的物质,因而可用作洗胃剂。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与氟化物或草酸盐作用,生成氟化钙或草酸钙沉淀。2%~5%硫酸钠与可溶性钡盐作用,生成不溶性硫酸钡。生理盐水与硝酸银作用生成氯化银。④解毒药:解毒药与体内存留毒物起中和、氧化和沉淀等化学作用,使毒物失去毒性。根据毒物种类不同,选用1:5000高锰酸钾液,可使生物碱、蕈类氧化而解毒。
[单选题]比较完整的心理健康概念是指
适应环境和适应自我
解析: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道德健康。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里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适应环境和适应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