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氧化损伤核酸
题目:
临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需要采用多种方法预防实验室污染的发生。
解析:次氯酸钠可氧化损伤核酸,使之不能作为后续扩增反应的模板。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关于血脂检测正确的做法是( )。
静脉采血时止血带使用不超过1分钟
采集12~14小时空腹血液检查
发现血脂或脂蛋白异常应间隔2周再复查1次,方可诊断
[多选题]属于Ⅰ型超敏反应性的疾病是( )
支气管哮喘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枯草热
解析:Ⅰ型超敏反应是指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在数分钟内所发生的超敏反应 。临床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如下 :
用药或注射异种血清引起:如青霉素过敏
呼吸道过敏反应:多因吸入植物花粉、尘螨、真菌孢子等变应原引起,常见疾病有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哮喘可表现有早期相反应和晚期相反应两种类型。枯草热,是患者对植物花粉过敏所引起,主要累及眼及上呼吸道。
消化道过敏反应:少数人在食入鱼、虾、蛋、乳、蟹、贝等食物后可发生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为主的过敏性胃肠炎。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皮肤过敏反应:可因药物、食物、花粉、肠道寄生虫及寒冷刺激等引起,主要表现为荨麻疹、湿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
掌握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多选题]决定某物质免疫原性强弱的因素是( )
含有大量不同抗原决定基,分子量>10KD者
蛋白质组分中含有较多酪氨酸
含有较多的芳香族氨基酸
解析:决定一种物质能否表现其免疫原性及其免疫原性大小的因素有:
(1) 异物性 抗原与机体的种系关系越远,其差异越大,免疫原性也就越强。
(2) 理化性状
1) 分子大小 一般说来分子量越大,抗原性越强。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分子量一般在10.0kD以上,个别超过100.0kD,低于4.0kD者一般不具有抗原性。
2) 化学结构的复杂性,蛋白质 芳香族氨基酸为主者,尤其是含酪氨酸的蛋白质,抗原性强, 非芳香族氨基酸为主者,抗原性较弱。
3) 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 。
4) 物理状态 一般聚合状态的蛋白质较其单体免疫原性强,颗粒性抗原强于可溶性抗原。
掌握影响物质抗原性的因素。
[多选题]表观分布容积
为表观数值,不是实际的体液间隔大小
为静脉注射一定量药物待分布平衡后,按测得的血浆浓度计算该药应占有的血浆容积
与消除速率常数在一级动力学药物中各有其固定数值
[多选题]DNA芯片技术在临床医学上可应用于下列哪些方面( )。
细菌耐药基因的鉴别
流行病学的调查
临床疾病的基因诊断
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鉴别诊断
[多选题]Westgard多规则质控图中,对系统误差敏感的是
10
22s
41s
[多选题]关于脂肪酶测定的临床应用,正确的是
脂肪酶活性升高与淀粉酶基本平行,特异性大于淀粉酶
肾小球滤过的脂肪酶可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所以尿中一般测不到脂肪酶活性
在急性胰腺炎病程中持续升高的时间比淀粉酶长,故测定血清脂肪酶可用于急性胰腺炎后期的诊断
血清脂肪酶活性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12 h内升高,24 h达峰值,一般可持续8~15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