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肾衰竭期
题目:病例摘要:男性,50岁。1年来头晕、乏力,半月来加重伴心悸、纳差、恶心,血压增高为165/105mmHg,化验尿蛋白(++),沉渣RBC4~8/Hp,血Hb80g/L,血肌酐610μmol/L,BUN25mmol/L。
解析:2.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引起的肾功能部分或者全部丧失的一种病理状态。肾衰竭可分为急性及慢性,急性肾衰竭的病情进展快速,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如外伤或烧伤肾衰竭)、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产生。而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简称慢肾衰)主要原因为长期的肾脏病变,随着时间及疾病的进行,肾脏的功能逐渐下降,造成肾衰竭的发生。故选:C。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可采取的治疗措施有
低脂、高蛋白饮食
补充脂溶性维生素
口服熊去氧胆酸
使用免疫抑制剂
晚期可行肝移植
解析:1.熊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可使胆汁淤积症的血清标记物得到改善,3个月内可使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血清碱性磷酸酶、转氨酶、胆固醇及IgM均明显下降。2.D-青霉胺能降低肝内铜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减轻纤维化,延长患者生存期。严重不良反应有皮疹、蛋白尿、血小板或粒细胞减少,应每周查尿蛋白,4周后每月查1次,观察白细胞计数变化,必要时需中止治疗。3.免疫抑制药①环孢素A,作用明显,但因有肝肾毒性不宜久用,治疗8周后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下降。②氨甲蝶呤,早期小剂量应用可改善组织学变化。③硫唑嘌呤,可改善胆管的排泄,似对皮肤瘙痒有效,但副作用较大,且不能阻止肝细胞功能衰竭。4.对症治疗(1)瘙痒 可用抗组胺药物,如非那根、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消胆胺,剂量从小量开始,以能控制瘙痒为度。氢氧化铝能与胆汁酸结合,对肝性瘙痒有效。(2)骨质疏松及骨化 可采用维生素D肌内注射。葡萄糖酸钙稀释到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3)夜盲症 维生素A。血清锌低于正常可口服硫酸锌连服4周,至暗适应恢复正常。(4)凝血机制障碍者 可使用维生素K1。(5)肝移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终末期患者为肝移植对象。(6)饮食 低脂肪(每日50g以下)、高糖、高蛋白饮食,多食蔬菜。故全部正确。
[单选题]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 )
血
[多选题]肝细胞性黄疸常伴有
厌油、肝区不适
转氨酶的升高
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都升高
解析:1.肝病本身表现如急性肝炎者,可有发热、乏力、纳差、肝区痛等表现;慢性肝病者,可有肝掌、蜘蛛痣、脾脏肿大或腹水等。2.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其中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3..肝功能试验根据不同肝病可出现下列某些试验异常:①转氨酶升高;②凝血酶原时间异常;③严重肝病时,也可出现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酯酶活力下降等;④伴有肝内瘀胆时,碱性磷酸酶可升高;⑤血清白蛋白下降。D见于梗阻性(阻塞性)黄疸、C见于溶血性黄疸。故ABE正确。
[多选题]在血证的治疗上,应注意( )
止血不留瘀
血证初起禁用大量凉血止血药
夹有血块者,忌单纯使用止血药
瘀阻出血慎用炭类止血药
分证分型辨证论治
[多选题]关于胃癌转移途径哪些是正确的
淋巴结转移
直接蔓延
血行转移
种植转移
解析:(1)淋巴道转移:为其主要转移途径,首先转移到局部淋巴结,最常见者为幽门下胃小弯的局部淋巴结。(2)血道转移:多发生于胃癌的晚期,常经门静脉转移至肝。(3)种植性转移:胃癌特别是胃粘液癌细胞浸润至胃浆膜表面时可脱落至腹腔,种植于腹腔及盆腔器官的浆膜上。(4)直接蔓延:癌肿生长侵入胃壁后,向纵深方向发展,突破浆膜层,可直接侵犯相邻器官和组织,以大网膜、肝、胰、横结肠为常见,其次为空肠、膈肌以至腹壁。直接蔓延关系到手术方式及能否根治性切除,一般蔓延到邻近脏器,如肝等范围较小而局限时可手术切除,范围较大时手术难以全部切除。故ABCD正确。
[多选题]目前治疗丙型肝炎效果最好的方法是哪两种药物合用
长效干扰素
利巴韦林
解析:目前治疗丙型肝炎效果最好的方法是长效干扰素、利巴韦林合用。故选:BD。
[多选题]胃溃疡的药物治疗原则是
保护胃黏膜
解痉
消灭Hp
促进胃排空
制酸
解析:首先应用减少损害因素的药物:如制酸剂、解痉、抗胆碱能药物、H2受体拮抗药、丙谷胺、前列腺素E2的合成剂及奥美拉唑等,同时给予胃黏膜保护的药物:如硫糖铝、铋剂、甘珀酸(生胃酮)等。彻底根除Hp,因为目前认为Hp感染与本病有一定关系,所以要积极治疗。
[多选题]治疗病毒性肝炎应用激素的适应证有
暴发性肝炎
淤胆型肝炎
解析:其适应症是:(l)有自身免疫现象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特别是狼疮性肝炎;(2)重型或暴发型肝炎;(3)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证实有免疫复合物或有抗补体现象者;(4)疲胆型肝炎,即长期黄疽不退者;(5)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6夕合并其他脏器损害的慢性活动性肝炎,如合并肾病等。BC符合本题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