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右腹肿块及消瘦、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为主

题目: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特点是

解析:右半结肠癌病变早期就有大便习惯的改变,而非晚期表现,故A不对。右半结肠肠腔较大,肠壁薄易扩张,肠内容物多呈液态,故不易发生梗阻,可排除D;随着结肠癌病情的发展,肿瘤环状生长导致肠腔缩窄,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的现象,因此C、E均不确切。右半结肠癌早期约70%~80%的患者常有饭后右侧腹部隐痛和胀痛,活动后加剧,容易造成误诊,癌肿中心坏死继发感染后造成全身毒血症状显著,患者常表现为消瘦、低热和乏力等;右半结肠血供丰富,结肠癌肿生长快,瘤体大,故多数患者体表可扪及肿块,因此B正确。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急性胰腺炎患者急性期应
  • 禁食


  • [单选题]心脏病患者,决定是否妊娠最重要的依据是
  • 心功能分级

  • 解析:心功能分级与决定可否妊娠、分娩时机、分娩方式及判断预后有关。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第八章妊娠期合并症妇女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 [单选题]慢性呼吸衰竭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先决条件是
  • 建立通畅的呼吸道

  • 解析:气道不通畅时可加重呼吸肌疲劳,气道分泌物积聚时可加重感染,并可导致肺不张,减少呼吸面积,加重呼吸衰竭,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是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最重要措施。

  • [单选题]上、下呼吸道的分界点是
  • 环状软骨


  • [单选题]不符合羊水临床特点的是
  • 羊水呈弱酸性

  • 解析:羊水呈中性或弱碱性,pH约为7.20。

  • [单选题]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发病机制
  •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各种因素致机体免疫功能缺陷,对恶性细胞不能识别与消灭,使之得以繁殖,最终导致白血病。ITP的发病与免疫因素密切相关,目前多认为血小板相关抗体或抗血小板抗体等自身抗体的形成在ITP的发病机制中非常重要。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生成障碍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贫血。【该题针对“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眼科(正高)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正高) 职业卫生(正高) 卫生毒理(正高) 康复医学(正高) 内科学(副高) 神经外科学(副高) 临床执业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医学检验科) 住院医师规培(针灸科)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