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麻疹
题目:(2013)属于乙类传染病的疾病是
解析: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药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是
氨茶碱
解析:氨茶碱的强心作用:氨茶碱可直接用于心脏,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增加心输出量。可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缓解心绞痛。其机制为拮抗腺苷作用和防止腺苷过度释放。
[单选题]类固醇激素不包括
肾上腺素
解析:类固醇激素的共同前体都是胆固醇,故名。在类固醇激素中具有生物活性的6个家族典型代表分别是孕酮、醛固酮、皮质醇、睾酮、雌二醇和胆钙化醇等。属于儿茶酚胺的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等由酪氨酸修饰而成,是胺类激素。雌三醇是雌二醇在肝内降解的主要代谢产物,也属于类固醇激素。皮质醇是从肾上腺皮质中提取出的对糖类代谢具有最强作用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即属于糖皮质激素的一种。故本题答案为E。
[单选题]胃体部癌肿发生淋巴转移,一般首先受累的淋巴结群位于
胃大弯
解析:淋巴转移是胃癌的主要转移途径,进展期胃癌的淋巴转移率高达70%左右,早期胃癌也可有淋巴转移。引流胃的区域淋巴结有16组(也有增加为23组),依据它们距胃的距离,可分为3站。第一站为胃旁淋巴结,按照贲门右、贲门左、胃小弯、胃大弯、幽门上、幽门下淋巴结的顺序编为1~6组。7~16组淋巴结原则上按照动脉分支排序分别为胃左动脉旁、肝总动脉旁、腹腔动脉旁、脾门、脾动脉旁、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胰后、肠系膜上动脉旁、结肠中动脉旁、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胃癌由原发部位经淋巴网向第一站(N1)胃周淋巴结转移,继之癌细胞随支配胃的血管,沿血管周围淋巴结向心性转移至第二站(N2),并可向更远的第三站淋巴结(N3)转移。
[单选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最常见的原因是
感染
解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多见的急性加重原因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当合并细菌感染时,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痰细菌培养可能检出病原体。故选E。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能引起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
肺泡内炎症浸润
解析:1)肺泡内含气量过多,如肺气肿2)支气管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3)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4)胸膜高度增厚粘连5)胸壁皮下气肿。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导致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肺泡内炎症浸润不会引起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
[单选题]男,36岁。急性化脓性阑尾炎5天,未行手术治疗。今日出现高热、寒战,右季肋区疼痛。查体:体温39.0℃,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肝区叩痛(+)。实验室检查:ALT、AST、总胆红素均轻度升高。腹部B超提示肝脏可见数个液性暗区。最可能的诊断是
细菌性肝脓肿
解析:阑尾血液回流的过程是:阑尾静脉→回结肠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肝内,故当阑尾炎症时,菌栓脱落可引起门静脉炎和细菌性肝脓肿。本患者有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病史,出现寒战、高热、肝区叩痛、肝功能异常,结合其B超结果,考虑为细菌性肝脓肿。故选D。
[单选题]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最早出现的骨骼改变是
颅骨软化
解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小儿一般3~6个月时颅骨软化,8~9个月时发生方颅,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迟于1.5岁;1岁出牙,2.5岁仍未出齐;肋骨串珠、郝氏沟、鸡胸、漏斗胸发生在1岁左右;手镯、足镯>6个月,“()”形腿或“X”形腿>1岁后;脊柱后弯、侧弯发生于学坐后。综上可知颅骨软化是最早出现的骨骼变化。故选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