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脾
题目:被称为“生痰之源”的脏是
解析:脾主运化水湿,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两脏既分工又合作,在维持水液代谢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脾肺在生理上密切配合,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若脾虚水湿不运,聚而为饮,凝而为痰,痰饮阻肺,可使肺气不畅,出现胸闷、咳嗽、吐痰稀白量多,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湿邪致病最易困阻的是( )
脾阳
解析:伤于外湿,湿邪困脾,健运失职则易形成湿浊内生;而脾阳虚损,水湿不化,亦易招致外湿的侵袭。
[单选题]龟甲、鳖甲治疗的相同病证是
肝肾阴虚,虚风内动
解析:龟甲、鳖甲治疗肝肾阴虚,虚风内动
[单选题]夏季热上盛下虚证的病机是
脾肾阳虚
解析:夏季热上盛下虚证为暑热盛于上,肝肾虚于下,以身热不退,朝盛暮衰,口渴多饮,精神萎靡,或虚烦不安,面色苍白,下肢清冷,小便清长,频数无度,大便稀溏,舌红,苔黄而干,脉细数无力为常见症的夏季热证候。
[单选题]淋病的潜伏期为
2~10天,平均3~5天
解析:淋病的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
[单选题]下列关于Q-T间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Q-T间期越长,心率越快
解析:Q-T间期是心电图中从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的终点,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的全过程所需的时间。它的长短与心率的快慢密切相关。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心率在60~100次/分时,正常范围是0.32~0.44秒。
[单选题]体温在39℃以上,一日内波动范围超过2℃者,多见于
风湿热
解析:选项A属于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屡超过2℃,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型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选项B、D属于稽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故排除B、D。选项C属于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故不选。选项E属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故不选。
[单选题]不属于足太阴脾经五输穴的是( )
地机
解析:地机是郄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