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停药反应
题目:患者女性,45岁,确诊为抑郁症。口服帕罗西汀(赛乐特)20mg,每日1次,服用1年,症状缓解,停用帕罗西汀,出现睡眠障碍、激惹或焦虑、恶心、出汗、意识模糊等综合征。这属于
解析:停药后出现的各种反应属于停药反应,故选D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是( )。
血肌酐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血肌酐”。血肌酐(Cr)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体内肌酐生成量恒定的情况下,其浓度取决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因此,血肌酐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人体肾功能正常时,肌酐排出率恒定,当肾实质受到损害时,肾小球的滤过率就会降低。当滤过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血肌酐浓度就会急剧上升。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单选题]下列关于片剂叙述中,不符合其特点的是
具有靶向作用
[多选题]反复发作癫痫患者的药物治疗原则应包括
长期服药,至少2年
首先考虑单药治疗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解析:治疗原则包括以下11个方面:(1)确诊后及早治疗。一般癫痫发作2次即应开始用药。(2)合理选择抗癫痫药。应该根据癫痫的发作类型或癫痫综合征选用药物。(3)尽量单药治疗,只有单药治疗确实无效时,再考虑合理的联合用药。(4)必要的治疗药物检测,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和临床效应调整剂量。(5)简化服药方法。根据药物半衰期给药,分配好服药间隔。(6)规律服药。合理换药或停药、避免自行调药、停药以及滥用药物。(7)定期随诊。注意不良反应。(8)新型抗癫痫药物的合理应用。)停药后反复,可恢复原方案重新治疗,多数仍然有效。(10)强调治疗的目标是使患者拥有最佳生活质量。(11)始终突出治疗的个体化原则。故选择BCD。
[多选题]患者男性,63岁,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既往长期服用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该患者在抗感染治疗时应避免使用的药物是
克拉霉素
左氧氟沙星
解析:胺碘酮会影响多种酶系统,自身也受到这些酶系统的影响。许多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都是已知的,但是,还有很多影响是尚待确定的。胺碘酮会增强下列药物的药效:美托洛尔及其他P-阻滞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草等的钙通道阻滞剂、环孢霉素、右美沙 芬、地高辛、丙吡胺、氟卡尼、芬太尼、利多卡因、甲氨蝶呤、奎尼丁、茶碱和华法林及其他抗血栓药物。这些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2?3天或数周才发生。其中一些有致命影响,而其他一些,只需要调整剂量就可以防范严重后果了。氟喹诺酮、唑类抗真菌剂、大环内酯抗生素、氯雷他定、西咪替丁、曲唑酮、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可增大胺碘酮的药效,结果可能导致致命的心律失常。蛋白酶抑制剂药物(如英地那韦、奈非那韦、利托那韦和沙奎那韦)、克拉霉素、奈法唑酮、泰利霉素、阿瑞匹坦、红霉素、维拉帕米、地尔硫萆、氟伏沙明、孕二烯酮、伊马替尼、 米贝拉地尔、米非司酮和诺氟西汀都可使胺碘酮的血药浓度上升,并增大胺碘酮对心脏的影响。胺碘酮与苯妥英合用时,两种药物都会受到影响。胺碘酮可被 苯妥英抵消,也会被其他乙内酰脲抗痉挛药抵消,苯妥英的药 效可因胺碘酮而增大。消胆胺可干扰胺碘酮的吸收过程。依法韦仑、奈韦拉平、苯巴比妥和其他巴比妥类药物、卡马西平、糖皮质激素、莫达非尼、奧卡西平、皮格列酮、利福布汀、利福平和银翘提取物可促进分解胺碘酮的酶系统的形成,从而降低胺碘酮的药效。西咪替丁和利托那韦会干扰胺碘酮的分解,导致胺碘酮的血药浓度升高及不良反应增多。阿奇霉素可干扰胺碘酮的药效。这样的相互影响可导致眩晕和心血管状态不稳定。胺碘酮应当空腹服用,因为食物会延缓其吸收过程。但是,如果胺碘酮造成恶心,也可在用餐时服用,以后也要在用餐时服用。避免葡萄柚或杨桃食品,因为这些食物或饮料会干扰胺碘酮在胃肠道的吸收。故选择CE。
[单选题]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时产生M样症状的原因是
胆碱能神经递质破坏减少
解析:有机磷酸酯类进入人体后,其带正电荷的季铵阳离子与胆碱酯酶解部位丝氨酸羟基中的阴离子以静电引力相结合,而肟基部位与磷酰化胆碱酯酶的磷酰基团的磷原子进行共价结合生成肟类磷酰化胆碱酯酶复合物。该复合物使胆碱酯酶活性难以恢复,从而使乙酰胆碱大量积聚,产生中毒症状。阿托品可竞争性阻断M受体,用来对抗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时的M样症状。
[单选题]“干燥失重”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测定药品中所含能被驱去的何种物质导致减失的重量
挥发性物质
解析:干燥失重是指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测定药品中所含能被驱去的挥发性物质,既包括水分,如吸附水,也包括其他挥发性物质,如残留有机溶剂等。
[单选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应选用的药物是
万古霉素
解析:万古霉素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应选用的药物,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