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鼻塞流浊涕

题目:外感风热患者,可见的症状是

解析:鼻塞流浊涕多属外感风热;鼻流浊涕腥臭多属鼻渊,为外邪侵袭或胆经蕴热上攻于鼻所致。A多属热证,D多属肺胃蕴热灼伤鼻络,E属外感风寒。故第1题选B,第2题选C。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男性,60岁,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病史10余年,近3年来反复双下肢浮肿,3天前因受凉病情加剧,口唇发绀、神志恍惚。确定有无呼吸衰竭,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
  • 血气分析

  • 解析:血气分析是阻塞性肺气肿导致呼吸衰竭的最有意义检查。

  • [单选题]治疗膏淋实证,应首选
  • 程氏萆薢分清饮

  • 解析:程氏萆薢分清饮功效:清热利湿,分清泌浊。 应用:淋证日久,湿热郁阻,膀胱气化不利,清浊相混,小便混浊之膏淋实证。

  • [单选题]患者女,60岁。1周来,夜寐盗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本病首选的方剂是
  • 当归六黄汤

  • 解析:当归六黄汤,为清热剂,具有清虚热,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之功效。主治阴虚火旺所致的盗汗。表现为夜寐盗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 [单选题]适用于局部红、肿、热、痛,伴发热的疮疡疾病的内治法是
  • 清热解毒法

  • 解析:疮疡初期尚未成脓时,用消法使之消散,并针对病因、病情运用清热解毒、和营行瘀、行气、解表、温通、通里、理湿等法则,其中清热解毒为疮疡最常用的治法;中期脓成不溃或脓出不畅,用托法以托毒外出,托法又分透托法和补托法;后期正气虚弱者,用补法恢复正气,使疮口早日愈合,通常有益气、养血、滋阴、助阳等法则。

  • [单选题]患者男,32岁。爬山时突感剧烈头痛,一度意识不清,醒后颈枕部疼痛,右侧眼睑下垂,右侧瞳孔大,颈强,克氏征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 蛛网膜下腔出血

  • 解析: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患者现症见突感头痛,一度意识不清,病理征阳性,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可诊。

  • [单选题]患者,女,30岁。骨蒸盗汗,心烦易怒,消渴多食,遗精尿赤,足膝热痛,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选用
  • 大补阴丸

  • 解析:该患者为阴虚火旺证。大补阴丸滋阴降火。主治阴虚火旺证,症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故治宜选用大补阴丸。

  • 推荐下载科目: 中医眼科学(正高) 变态反应(正高) 环境卫生(副高) 风湿病(副高) 超声波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46) 口腔修复学主治医师(代码:356)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师)(代码:209) 住院医师规培(儿外科) MRI医师 药学(中级)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