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补液、扩容、输血

题目:男,55岁。腹胀、少尿1年,曾诊断为"乙肝,肝硬化",未系统治疗。近1日呕血2次,呕吐物为暗红色,量约500ml,排黑便1次,约100g,感头晕、心悸,于县医院急症就诊。既往有冠心病史2年,间断口服药物治疗。查体:血压80/50mmHg,神志清,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心率108次/分,律齐。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未触及,脾肋下2cm,腹水征(+),肠鸣音活跃。

解析:1题:本题属于临床应用类试题,考点为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当消化道出血引发休克时,首先应建立静脉通路,输血、补液、扩容,故E选项是正确的;冠心病患者禁用垂体后叶素;对于消化道大出血伴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手术的危险性较高,内镜检查需在生命征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危险性较大,故A、B、C均不宜选择;普萘洛尔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具有降低门脉压力的作用,可用于预防初次或再次出血,但在消化道出血急性期不宜应用,故D选项不正确。2题:本题属于应用类试题,考点为肝硬化并发症的处理原则。生命征不稳定者不宜搬动患者;对于生命征不稳定并治疗无效的患者,应积极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循环血容量不足者,加大升压药剂量弊大于利;另外,一些升压药可诱发或加重心脏等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内镜治疗应在患者基本情况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故A、B、D、E均不宜选择。三腔管压迫止血作为暂时性止血手段对药物不能控制的出血者较适宜,目的为准备进行其他更有效的治疗措施而赢得时间,故C选项较合理。3题:消化道出血是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发病机制:消化道出血可导致肾前性氮质血症、血氨产生和吸收增加。低钾性碱中毒也是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检测电解质,进行血气分析对于明确诱因、指导治疗十分重要,故B、E项排除;血氨升高是诊断肝性脑病的依据之一,A项措施也是正确的;支链氨基酸能够减少或拮抗假神经递质、改善氮平衡,可用于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故C项排除;苯二氮蕈类镇静剂有抑制大脑和呼吸中枢,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的毒副反应,肝性脑病患者禁用,故答案是D。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以下对常用儿童行为指导方法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以确定靶目标为主制订的行为矫治法

  •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常用儿童行为指导方法和技术的理解及掌握程度。目前常用并取得良好实效的儿童行为指导方法有“系统脱敏法”“正性强化法”“负性强化法”和“感觉统合训练法”四种。A、B、C、D分别对其目的、原理作简单归纳,都是正确的。E不对,因为确定靶目标只是建立行为指导的主要目标并提供量化的干预手段,是过程而不是方法。

  • [单选题]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 现场调查与现场实验观察研究方法


  • [单选题]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学者布瑞斯洛提出7种基本健康行为,下列哪项不属于健康行为
  • 尽可能多睡


  • [单选题]结核病经空气传播时飞沫是其主要的方式,危险最大的飞沫是
  • 直径在5μm以下

  • 解析:肺结核病人从呼吸道排出含有结核菌的飞沫,大飞沫迅速落下,小飞沫与空气接触后水分急剧蒸发形成飞沫核,小于5μm的含菌微滴核可进入易感者肺泡造成感染。所以答案A是正确选择。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中医外科学(正高) 耳鼻咽喉科学(副高) 卫生管理(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副高) 微生物检验技术(副高) 消毒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5) 妇产科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71) 病案信息技术(士)(代码:111)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眼科)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