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四肢冰冷

题目:死亡的诊断依据不包括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询问汗的有无,可以判断感受外邪的性质和卫阳的盛衰,表证有汗常见于
  • 外感风邪所致的中风表虚证,或为外感风热所致的表热证

  • 解析:表证有汗:多属外感风邪所致的中风表虚证,或为外感风热所致的表热证。由于风性开泄,热性升散,风热袭表,腠理疏松,故见汗出。如卫阳素虚,肌表不固,则更易汗出。

  • [单选题]患儿,男,8岁。发热、咽部肿痛、颈部淋巴结肿大、全身弥漫充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退色,诊断为“猩红热”,患者感染的病原体是
  •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 解析:猩红热为A群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故答案为D。

  • [单选题]患者,女,30岁,“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后第三天,下床活动时因病室地滑不慎摔倒,头部皮肤有擦伤,此情况属于
  • 机械性损伤

  • 解析:当机体收到机械性暴力作用后,器官组织结构被破坏或功能发生障碍。由各种致伤物以机械作用使人身组织结构破坏或生理机能发生障碍称为机械性损伤。

  • [单选题]快速型心律失常,首选的治疗药物为
  • 利多卡因


  • [单选题]某脑血管病瘫痪患者,为了配合治疗,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功能锻炼。以下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 尽早进行自主运动锻炼

  • 解析:偏瘫康复和语言康复都需要较长的时间,致残率较高,而且容易复发。应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克服急于求成心理,制订功能锻炼计划,循序渐进,使用辅助器具,配合按摩理疗,坚持锻炼,注意做好保护措施。故选B。

  • [单选题]患者,女性,63岁,肺气肿10年,上感后气促、发热伴胸骨后疼痛1天。查体:体温39℃,左下肺听诊有低音调的摩擦音,屏气时仍持续存在。高度怀疑患者的情况是
  • 心包摩擦

  • 解析:根据题干,患者左下肺听诊有低音调的摩擦音,屏气时仍持续存在,可判断为心包摩擦。1.心包摩擦音是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典型体征,心包炎而变得粗糙的壁层与脏层心包在心脏活动时相互摩擦产生的声音,屏气时仍持续存在。胸膜炎:可闻及胸膜摩擦音,但屏气时胸膜摩擦音消失。故答案为C。

  • [单选题]腰椎穿刺术后患者去枕仰卧的目的是
  • 预防颅内压减低引起头痛

  • 解析: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6~8小时的患者,以免过早抬高头部致使脑脊液自穿刺处渗出至脊膜腔外,造成颅内压过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而引起头痛。

  • [单选题]心脏骤停后最容易发生的继发性病理变化是
  • 脑缺氧和脑水肿

  • 解析:心脏骤停后各器官主要的继发性病理变化主要取决于不同器官对缺氧的耐受性,正常体温时,心肌和肾小管细胞的不可逆的无氧缺血损伤阈值约30分钟。肝细胞可支持无氧缺血状态约1~2小时。肺组织由于氧可以从肺泡弥散至肺循环血液中,所以肺能维持较长一些时间的代谢。而脑组织对缺氧耐受较差,一般脑组织只能耐受数分钟。因此,缺氧后最容易发生的继发性病理变化为脑缺氧和脑水肿。本题选择D,其他选项的各器官均较脑组织更能耐受缺氧。解题关键:脑组织对缺血和缺氧最敏感。心脏骤停发生后,大部分患者将在4~6分钟内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损害,随后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脑复苏是心肺复苏最后成功的关键。

  • [单选题]孕妇,32岁,妊娠32周。护士在孕妇产前检查时指导其计数胎动的方法,并交待立即就诊的指标是当12小时胎动计数少于
  • 10次

  • 解析:每日早中晚各数1小时胎动,每小时胎动数应不少于3次,12小时内胎动累计数不得<10次,否则应及时就诊。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消化内科(正高) 中西医结合骨科学(正高) 中医骨伤科学(副高) 推拿学(副高) 儿科护理(副高) 儿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2) 皮肤与性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38) 微生物检验技术(士)(代码:110)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药学(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