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FG
RNA病毒属 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消化道传播
题目:患者女,31岁,干部。患者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咽痛、乏力,体温最高达38℃,就诊于感染科,予“左氧氟沙星”静脉输液3天,发热、咽痛症状缓解,但乏力无好转。3天前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厌油腻、腹胀,呕吐2次,伴有脸黄、眼黄、尿色呈浓茶色,大便颜色正常。既往体健,4周前曾在外地食用生海鲜。查体:T36.4℃,BP90/60mmHg,神志清楚。皮肤、巩膜中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64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Murphy征阴性,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扑翼样震颤阴性。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在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时要排除
无过量饮酒史
活动性病毒感染
胆道疾病
无肝毒性药物应用史
无输血及血制品应用史
解析:大多数病人表现为慢性肝炎,约34%的患者无任何症状,仅因体检发现肝功异常而就诊;30%的患者就诊时即出现肝硬化;8%患者因呕血和(或)黑便等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表现而就诊;部分患者以急性、甚至暴发性起病(约占26%),其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较高,临床过程凶险。约17%~48%AIH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常见的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1型糖尿病等,甚至是部分患者首次就诊的原因。故上述因素都需要排除。
[多选题]关于药物性肝病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下列哪些论述是正确的( )
药物性肝病肝组织学检查通常表现为边缘较为明显的小叶中央坏死
药物性肝损伤的组织学改变呈多样性,可出现较为特征性的表现为:①嗜酸性粒细胞浸润;②微泡或大泡性脂肪变;③嗜酸性肉芽肿;④凋亡小体
某些药物引起的肝组织病理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解析:药物性肝损伤的组织学改变呈多样性,可出现较为特征性的表现为:①嗜酸性粒细胞浸润;②微泡或大泡性脂肪变;③嗜酸性肉芽肿;④凋亡小体,肝组织学检查通常表现为边缘较为明显的小叶中央坏死。在某些 DILI 病例,所用药物与肝损伤类型相对固定;故选:ABC。
[多选题]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依据是
青壮年有结核史、伴其他器官结核病证据
X线表现有肠粘连征象
腹部有柔韧感,腹水为渗出液,一般细菌培养阴性
解析:主要依据有:一、青壮年患者有原因不明的发热、持续两周以上,伴有盗汗,经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者;二、有结核密切接触史或本人有肺结核其它肠外结核者;三、腹壁柔韧感,有腹水或可触及肿块者;四、血沉增速,腹水为渗出液;五、X线胃肠钡餐检查发现肠粘连等征象。
[多选题]十宣穴点刺出血所治的病证是( )
高热
昏迷
咽喉肿痛
中暑
[多选题]下列关于血清淀粉酶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
早期淀粉酶不升高不能除外急性胰腺炎
血淀粉酶长期升高持续不降提示假性囊肿形成
急腹症时可出现血淀粉酶升高
解析:血清淀粉酶升高最多见于急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在发病后6~12h活性开始升高,24h达峰值,48小时开始下降,3~5天后恢复正常。淀粉酶活性升高的程度虽然并不一定和胰腺损伤程度相关。如血淀粉酶持续升高可提示并发症如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形成可能。淀粉酶活性中度或轻度升高还可见于一些非胰腺疾病,如腮腺炎、急性腹部疾病(消化性溃疡穿孔、上腹部手术后、机械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病变、胆道梗阻及急性胆囊炎等)、服用镇痛剂、酒精中毒、肾功能不良及巨淀粉酶血症等情况,应加以注意。故选:BDE。
[多选题]蛔虫病常见并发症包括
肠梗阻
胆绞痛
顽固性荨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