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不良反应
题目:患者男性,21岁,因患牙周炎给予甲硝唑400mg,每日3次,患者于服药第2日始感吃东西无味,且逐渐加重,口淡如水。查体:舌苔增厚,原患处尚有轻度肿胀,余未见异常。给患者分别进食酸、甜食物,未能分辨。为明确是否药物所致,令其停药,改用其他药物治疗,停药后患者味觉逐渐恢复,能辨别各种不同味道。重新给予甲硝唑上述症状又出现,患者在此期间未服其他药物,过去也未有过类似现象,故考虑为甲硝唑所致。这属于
解析:患者停药后患者味觉逐渐恢复,能辨别各种不同味道。重新给予甲硝唑东西无味,且逐渐加重,口淡如水症状又出现,患者在此期间未服其他药物,过去也未有过类似现象,因此考虑为甲硝唑的不良反应,故选B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选用的抗生素为
金霉素
解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对肾功能减退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分为4个类型:①可应用,按原治疗量或略减量的药物:红霉素、美洛西林、异烟肼;②可应用,治疗量需减少:青霉素、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③避免使用,确有指征应用者调整给药方案: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伊曲康唑等;④不宜选用:四环素、土霉素、呋喃妥因、萘啶酸、特比萘芬。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胰岛素的不良反应
过敏性休克
脂肪萎缩与肥厚
解析: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包括:(1)低血糖反应。最常见,多数因剂量过大或进食太少或运动过多所致。其症状因制剂类型而异。普通胰岛素能迅速降血糖,出现饥饿感、出汗、心悸、焦虑、震颤等症状,严重者引起昏迷、惊厥及休克,甚至死亡。长效胰岛素制剂降血糖作用缓慢,一般不出现上述症状,而以头痛、精神和情绪紊乱、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为防止低血糖反应的严重后果,应让患者或其家属熟知该反应,以便及早发现,及时进食或饮糖水等以防止进一步发展。严重者须立即静注50%葡萄糖救治。但须注意鉴别低血糖昏迷和酮症酸中毒昏迷及非酮症高渗性昏迷。(2)过敏反应。多数因使用动物来源的胰岛素所致。一般反应较轻,也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轻者可用抗组胺药,重者须使用皮质激素治疗。(3)胰岛素抵抗。主要有两种情况:①急性型:由于并发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状态,血中抗胰岛素物质(如胰岛素抗体、胰高血糖素)增多,或因酮症酸中毒时,血中大量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存在妨碍了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在这种情况下,需短时间内增加胰岛素剂量达数千单位。②慢性型:其成因十分复杂,可能系体内产生了抗胰岛素抗体,也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密度下降,还可能是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运转系统失常。(4)脂肪萎缩与肥厚。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可能是对胰岛素的某种过敏反应,而局部脂肪肥厚可能是由于局部高浓度胰岛素的脂肪合成作用所致,常见于同一部位重复注射者,因此应避免同一部位重复注射。
[单选题]每次诊脉的时间应不少于( )
1分钟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药物警戒的工作内容的有( )。
对药物的风险/效益进行定量评估和分析
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的动态和发生率
确定风险因素,探讨不良反应机制
早期发现未知(新的)严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提出新信号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药物警戒的工作内容”。药物警戒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①早期发现未知(新的)严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提出新信号;②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的动态和发生率;③确定风险因素,探讨不良反应机制;④对药物的风险/效益进行定量评估和分析;⑤将全部信息进行反馈,改进相关监督、管理、使用的法律、法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CDE。
[单选题]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
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解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1)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2)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3)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4)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是指因服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①引起死亡;②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③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④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⑤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单选题]根据《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规定》,下列项目变更时不必办理《印鉴卡》变更手续的是
具有麻醉药品处方审核资格的药师
解析:本题考查印鉴卡变更手续。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规定》第七:当《印鉴卡》中医疗机构名称、地址、医疗机构法人代表(负责人)、医疗管理部门负责人、药学部门负责人、采购人员负责人、采购人员等项目发生变更时,医疗机构应当在变更发生之日起3口内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单选题]思虑过度对气机的影响是( )
气结
[多选题]具有活血止痛功效的药物是( )
乳香
鸡血藤
五灵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