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选题]据统计,引起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 正确答案 :BCDE
  • 溃疡性结肠炎

    大肠息肉

    大肠癌

  • 解析: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1.炎症性肠病、2.结肠、直肠癌是最常见的病因,约占下消化道出血病例的30~50%,3.其次是肠道息肉、炎症性病变和憩室。

  • [多选题]以下哪种情况需考虑恶性溃疡
  • 正确答案 :ACDE
  • 溃疡形状不规则

    边缘呈结节状隆起

    周围皱襞中断

    胃壁僵硬,蠕动减弱

  • 解析:良、恶性溃疡的鉴别:①良性溃疡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恶性溃疡外形多不规则。②良性溃疡底部多平滑,有白苔或黄白苔覆盖;恶性溃疡底部可呈结节状,凹凸不平,表面污秽。②大多数良性溃疡位于胃腔轮廓以外;恶性溃疡则与之相反。④良性溃疡周围粘膜水肿范围小,突入胃腔不深,形成边缘光滑而对称的充盈范围大。⑤良性溃疡的胃粘膜皱壁放射至溃疡口部;恶性溃疡没有放射状皱壁,或粘膜皱壁中断。活组织检查可提高诊断率。结合题干,故ACDE正确。

  • [单选题]郁证的形成与五脏关系最密切的有( )
  • 正确答案 :B
  • 心、肝、脾


  • [多选题]放射性胃肠道损伤的可能发病机制是
  • 正确答案 :ABCDE
  • 上皮细胞增生受抑制

    肠黏膜下小动脉受损

    肠壁组织受损

    胶原再合成受抑制

    肠道细菌的侵入

  • 解析:1.肠上皮细胞增生受抑制这些细胞在分化后失去分裂的能力并逐步移向肠粘膜表面。放射线抑制这些细胞的增殖,使肠粘膜发生特征性的急性病变。2. 肠粘膜下小动脉受后小动脉的内皮细胞以放射线很敏感。大剂量放射治疗使细胞肿胀、增生、纤维样变性,引起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静脉内膜炎,因此产生肠壁缺血和粘膜糜烂、溃疡。肠道内的细菌侵入使病损进一步发展。3.肠壁组织受损。肠壁组织经广泛持续照射后引起水肿,肠壁各层均有纤维母细胞增生,结缔组织和平滑肌呈透明样变化,最后导致纤维化、肠管狭窄、粘膜面扭曲和断理解,因此放射线产生的肠道改变可从可逆性粘膜结构改变直至慢性纤维增厚,伴有溃疡的肠管,甚至引起肠梗阻。故ABCDE正确。

  • 查看原题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肿瘤内科学(副高) 放射卫生(副高) 老年医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技术(副高) 神经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0) 耳鼻咽喉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6) 病理学主治医师(代码:351) 内科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69)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妇科)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