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相应的背俞穴

题目: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应主选的经穴是

解析:操作 背俞穴用补法,膻中、百会用平补平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药物的用法哪项是错误的
  • 雷丸入汤剂宜先煎

  • 解析: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关系;

  • [单选题]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
  • 茜草

  • 解析:茜草   性能:苦,寒。归肝经。   功效: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应用:   出血证。本品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行血,故可用于血热妄行或血瘀脉络之出血证,对血热夹瘀的各种出血证,尤为适宜。   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本品活血祛瘀,通经络,行瘀滞,故可用于上述病证,尤为妇科调经要药。

  • [单选题]黄疸病中,最多见的病机是
  • 湿热发黄

  • 解析:湿热并重证 茵陈蒿汤证 原文: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病因病机:本证由湿热内蕴脾胃所致。湿热交蒸,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湿热内蕴,脾胃升降失常则不欲饮食,若勉强进食,反而增湿助热,湿热上冲,则见头目眩晕、心胸不安。湿热郁蒸日久累及血分则形成黄疸。 证候: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和小便不利等症状。 辨证:湿热倶盛。 治则: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证 茵陈五苓散证 原文: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上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提要:本条论述湿重于热的黄疸证治。 病因病机:湿热黄疸,湿多热少。 证候:全身发黄,黄色不甚鲜明,食少脘痞,身重便溏,小便不利,苔腻淡黄等症。 辨证:湿重于热。 治则:利湿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五苓散。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五苓散化气利水除湿。   

  • [单选题]决定疾病发生的是
  • 正邪斗争的胜负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原则
  • 严格要求,永不满足


  • [单选题]清冷渊穴位于肘尖上
  • 2寸


  • [单选题]鸡内金入药最宜
  • 研末冲服

  • 解析:鸡内金   性能: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应用:   饮食积滞,小儿疳积。   肾虚遗精、遗尿。可固精缩尿止遗。2012   石淋证,胆结石。有化坚消石之功。   用法:煎服。研末服。研末服效果比煎剂好。   

  • [单选题]胸痹轻证见症为
  • 胸中气塞,短气

  • 解析:胸痹病机 原文: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病因病机:阳微指寸脉微;阴弦指尺脉弦。脉见寸微尺弦,微脉见于寸口,可知上焦的阳气虚衰;弦脉见于尺部,可知下焦的阴寒痰浊壅盛,上虚则阴寒痰浊自下乘之,阻闭胸阳故见胸痹心痛。由于上焦阳虚,水气痰饮等阴邪便乘虚而居于阳位,故导致胸中闭塞,阳气不通,不通则痛,故云“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 推荐下载科目: 中医儿科学(正高) 精神病学(副高) 重症医学(副高) 胸心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19) 肿瘤放射治疗学主治医师(代码:343)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91) 住院医师规培(儿外科) 住院医师规培(临床病理科) 中医医师定期考核 乡村医生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