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传播

题目:讨论会属于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衡量工作绩效的前提是
  • 确立适宜的衡量方式


  • [单选题]5岁小儿患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 脑膜炎双球菌

  • 解析:新生儿及出生2个月内的婴儿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如大肠埃希菌、副大肠埃希菌等,阳性球菌可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出生2个月至儿童期时,以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化脓性脑膜炎病因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 [单选题]可用于水质消毒的是
  • 10mg/L二溴海因


  • [单选题]1个2岁的小儿未接种卡介苗者,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表示
  • 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

  • 解析:婴幼儿尤其是未接种卡介苗者,中度阳性反应多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年龄越小,活动性结核的可能性越大。

  • [单选题]关于新生儿败血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均有高热

  • 解析:新生儿败血症可出现体温过高,也可出现体温不升。

  • [单选题]苯丙酮尿症的饮食疗法,错误的是
  • 最理想的饮食为无苯丙氨酸饮食

  • 解析:应在出生后3个月内开始饮食控制,鼓励母乳喂养或给予低苯丙氨酸蛋白饮食,原则上使摄入苯丙氨酸的量能保证生长发育,因为母乳中的苯丙氨酸的含量比牛奶含量低,这样可减少苯丙氨酸内代谢的最低需要量,使血浆中的苯丙氨酸浓度维持2~10mg/dl,避免脑损害。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选用淀粉、蔬菜和水果等低蛋白食物为主,如大米、小米、白菜、土豆、菠菜等。既限制了苯丙氨酸的摄入,又能保证患儿的营养需要。饮食控制期间,定期随访,监测血中苯丙氨酸浓度至8~10岁或青春期后。青春期后可放松对患儿饮食控制。凡出生后,能及早给予饮食控制的患儿,智力和生长发育可接近正常儿童。

  • [多选题]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性是( )
  • 在腮腺肿大前6天到发病后5天均可排出病毒,具有传染性

    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播

    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

  • 解析: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常见的幷发症为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因此AD选项错误。

  • 推荐下载科目: 中医妇科学(正高) 超声医学(正高)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副高) 康复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48)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住院医师规培(儿科) 医学临床三基(药师) 医学检验(士) 放射医学(师) 生殖健康咨询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