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茯苓丸
题目:治疗痰伏中脘,流注经络证,最宜选用的方剂是
解析:茯苓丸,中医方剂名,别名治痰茯苓元。为祛痰剂,具有燥湿行气,软坚消痰之功效。主治痰流四肢之臂痛证。症见两臂疼痛,手不得上举,或左右时复转移,或两手疲软,或四肢浮肿,舌苔白腻,脉弦滑等。临床常用于治疗肩周炎、颈椎病、慢性支气管炎、上肢血管性水肿等属于湿痰者。故答案选D。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力缓于枳实,能行气宽中除胀的药是
枳壳
解析:答案:C。枳壳力缓于枳实。
[单选题]对于苷类物质描述说法错误的是
光线和微生物不会影响其质量
解析:答案:E苷类:苷是存在于植物体各器官的细胞质或液泡中的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苷类具有容易分解的性质,因此在植物采集后,必须用适当的温度迅速予以干燥。多数含苷植物可在55~60℃干燥,在此温度下酶被破坏而失去作用。有一些含苷类中药在贮藏前应先使其发酵,以产生有效成分,如自香荚牛制备香荚醛。
有的中药在应用时须先加水,放在适当温度下,促使所含的苷与酶进行水解,例如,自芥子中制取芥子油;自苦杏仁中制取苦杏仁水;像这类中药不宜用60℃温度干燥,以免所含的酶失去作用。
总之,含苷类的中药在贮藏时必须注意干燥,避免湿气的侵入。
[单选题]古方中草木及蔓类植物的计数单位是
束
解析:束:为草木即蔓类植物的标准,以拳尽量握之,切去其两端超出部分称为一束。故选E。
[单选题]整粒时,为筛除大颗粒应选用药筛的规格是
12~14目
解析:答案:B。整粒
一般过12~14目筛(一号筛)筛除粗大颗粒,然后过61目(五号筛)筛除去细粉,使颗粒均匀。处方中的芳香挥发性成分,可选用:①溶于适量乙醇中,雾化喷洒于干燥颗粒,密闭放置一定时间,待挥发油渗透均匀后包装。②可制成β-CD包合物后混入。
[单选题]能破血除痹,长于治疗风湿肩臂疼痛的药物是
姜黄
解析:姜黄来源于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辛散苦泄温通,入肝、脾经。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兼散风寒湿邪,并横走肢臂。治血瘀气滞诸痛,兼寒者尤宜;治风湿肩臂痛,以寒凝阻络者最佳。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功效。故答案选E。
[单选题]下列剂型中不需进行水分检测的是
栓剂
解析:答案:C解析:除另有规定外,颗粒剂含水分不得超过6.0%;水蜜丸和浓缩水蜜丸不得超过12.0%;胶剂不得超过15.0%;硬胶囊内容物不得超过9.0%(内容物为液体或半固体者不检查水分)。选项中只有栓剂没有水分限度要求,不需进行水分检测,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