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CD

受试者为男性,例数为18~24人,年龄在18~40周岁 采用双周期交叉随机试验设计,间隔大于药物7~10个半衰期 采样总点数不少于12个点,即峰前部至少取4个点,峰后部取6个或6个以上的点 采样时间持续3~5个半衰期或C的1/10~1/20

题目:生物利用度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解析: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中选择健康男性自愿受试者,年龄18~40周岁,受试者例数为18~24例。绝对生物利用度的参比制剂为静脉注射剂,相对生物利用度的参比制剂为国内外已上市的相同剂型的市场主导制剂。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采用双周期交叉随机试验设计,两个试验周期间隔时间不少于药物10个半衰期。一个完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应包括吸收相、平衡相、消除相。一个完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采样点要求为不少于12个点。取样点的分布要求为峰前部至少取4个点,峰后部取6个或6个以上的点。整个采样期时间要求至少3~5个半衰期或采样持续到血药浓度力C的1/10~1/200,服药剂量应与临床用药一致。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关于药物溶出速度的影响因素,正确的是
  • 溶出速度与扩散层的厚度成反比,与扩散系数成正比

    扩散系数受溶出介质的黏度和药物分子大小的影响

    增加固体的表面积有利于提高溶出速度

  • 解析:影响药物溶出速度的因素可根据Noyes-Whitney方程分析:dC/dt=kS(Cs-C),dC/dt为溶出速度,k为溶出速度常数,S为药物表面积,Cs为药物的溶解度,C为溶液中药物浓度。上式表明,药物从固体剂型中的溶出速率与k、药物粒子的表面积、溶解度、溶出介质中的药物的浓度梯度(Cs-C)成正比。对于给定的药物,Cs不变。增加药物的表面积S,如微粉化,就可以增加药物的溶出。溶出过程如形成漏槽状态(溶出药物很快转移,C近似为0)有利于溶出。k与温度、扩散层厚度等有关。所以提高温度,搅拌(降低扩散层厚度)可促进溶出。溶出介质的体积小,溶液中药物的浓度(C)高,溶出速度慢;体积大,则C小,则溶出快。

  • [多选题]药物治疗管理咨询的目标包括
  • 对正在使用的药物进行评估

    评价药物选择和剂量的合理性

    评价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确定造成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帮助建立药师-患者间的帮助关系


  • [多选题]黄连解毒汤的药物组成是( )
  • 黄芩

    黄连

    黄柏

    栀子


  • [多选题]药历中的用药评价包括
  • 用药问题与指导

    药学监护计划

    药品名称、规格、剂量

    联合用药和不良反应

    治疗药物监测(TDM)数据


  • [多选题]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抗酸药有
  • 碳酸氢钠

    碳酸钙

    氢氧化铝

  • 解析:本题考查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抗酸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抗酸药有碳酸氢钠、碳酸钙、氢氧化铝。而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则属于口服抑酸剂。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烧伤外科(正高) 职业卫生(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副高) 烧伤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3) 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代码:350) 病理学技术(士)(代码:106) 营养(士)(代码:108) 执业药师(中药)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骨伤科) 中西医结合执业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