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CD
主要药效学研究 一般药理学研究 药动学研究 毒理学研究
题目:临床前药理毒理学研究包括
解析:本题考查药理学研究内容。临床前药理毒理学研究包括主要药效学研究、一般药理学研究、药动学研究和毒理学研究。临床药理研究包括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故本题答案应选ABCD。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用于治疗痛风病的药物有
别嘌醇
丙磺舒
秋水仙碱
解析:本题考查痛风治疗药物。抗痛风药物有:别嘌醇、丙磺舒和秋水仙碱。塞来昔布和美洛昔康为非甾体抗炎药,故本题答案应选BDE。
[单选题]服用贝诺酯宜
0.5~1.0g,1日3次
解析:贝诺酯成人:(1)类风湿性、风湿性关节炎:4g,每天早晚饭后各1次;骨关节炎:2g,每天2次。(2)解热镇痛:0.5~1.5g,每天3~4次。2.儿童:每天25mg/kg,分4次服。3.老年患者2g,每天2次,或早晨2g,晚上4g,每天不超过6g,疗程不超过10天。
[多选题]以下液体中,适宜处理皮肤接触苯酚的是
植物油
10%乙醇
解析:植物油、.10%乙醇对皮肤刺激性最小
[单选题]专供揉搽皮肤表面用的液体制剂称为
搽剂
解析:专供揉搽皮肤表面用的液体制剂为搽剂。
[多选题]关于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配伍变化包括物理、化学与药理学方面的变化,后者又称为疗效配伍变化
物理配伍变化有溶解度改变、分层、潮解、液化和结块以及分散状态和粒径的变化
化学变化可观察到变色、浑浊、沉淀、产气和发生爆炸等
注射剂产生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溶剂组成、pH的改变,缓冲剂、离子和盐析作用,配合量、混合顺序和反应时间等
不宜与注射剂配伍的输液有血液、甘露醇和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
解析: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概述:1.两种以上的药物配伍使用的目的(1)使配伍的药物产生协同作用,以增强疗效。如复方乙酰水杨酸片等。(2)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如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配伍联用。(3)利用药物间的拮抗作用以克服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用吗啡镇痛时常与阿托品配伍,以消除吗啡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等。(4)预防或治疗合并症。2.配伍变化:药物配伍使用时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和药理学方面各种各样的变化,统称为配伍变化。3.配伍禁忌:由于药物配伍使用,产生的能够引起药物作用的减弱或消失,甚至引起毒性增强的变化称为配伍禁忌。4.研究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目的是:根据药物与制剂组成的理化及药理性质,预测药物配伍变化,探求产生变化的原因,并给出正确的处理方法,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多选题]以下药物中,哺乳妇女不应使用的呼吸系统药物是
右美沙芬
喷托维林
厄多司坦
氯哌斯汀
解析:右美沙芬黏痰多者慎用。孕妇慎用。喷托维林仅为对症治疗药,如应用一周症状无明显好转,应找医师诊治。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青光眼及心力衰弱患者禁用。服药后可能会出现嗜睡,驾车及操作机器者工作时间禁用。厄多司坦无祛痰作用,痰多的病人慎用。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尚未确定妊娠期使用的安全性,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氯哌斯汀孕妇尽量避免使用。
[单选题]痛风急性期不宜用的非甾体抗炎药为
阿司匹林
解析:因阿司匹林可引起血尿酸升高,因此,痛风急性期不宜用阿司匹林镇痛。
[多选题]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
警告
罚款
吊销许可证
解析:行政处罚的种类主要有:警告、罚款、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有关许可证。故选A、B、D。建议考生运用口诀"行政处罚警罚没停吊"准确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