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位于舌下面

题目:下列有关舌盲孔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解析:舌盲孔位于舌背,界沟尖端,舌体与舌根交界处,是胚胎甲状舌管咽端的遗迹。C项错误。如舌盲孔未消失,可形成甲状舌管囊肿,需手术进行治疗。本题选C。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首选
  • 利多卡因


  • [单选题]氯丙嗪引起锥体外系症状能用何药治疗
  • 苯海索(安坦)

  • 解析:氯丙嗪引起锥体外系症状能用苯海索(安坦)治疗,锥体外系反应(EPS)是传统抗精神病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主要包括:①急性肌张力障碍。最早出现。局部肌群的持续性强直性收缩,呈现不自主的奇特表现,如,眼上翻,斜颈,颈后倾,面部扭曲等等;②不能静坐。治疗1~2周出现。来回走动,情绪焦虑或不愉快,无法控制的激越不安,不能静坐,反复走动,原地踏步等;③帕金森病。治疗的1~2月出现。运动不能,肌张力高,震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最初是运动过缓,写字越来越小,严重者有协调运动丧失,僵硬,佝偻姿势,慌张步态,面具养脸,粗大震颤,流涎,皮脂溢出;④迟发性运动障碍多见于持续应用几年后。以不自主的、有节律的刻板运动为特征,严重程度波动不定,睡眠时消失,情绪激动时增加,最早为舌或口唇周围的轻微震颤。

  • [单选题]口腔黏膜上皮粒层明显,角质层有剥脱,并见角质栓塞,应考虑
  •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 解析:慢性盘状红斑狼疮镜下所见:上皮表面有过度角化,多为过度正角化,粒层明显,角化层可有剥脱,有时可见角质栓塞;棘层萎缩变薄,有时可见上皮钉突增生、伸长;基底细胞发生液化变性,上皮与固有层之间可形成裂隙和小水疱,基底膜不清晰;上皮下结缔组织内有淋巴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管壁不整,血管内可见玻璃样血栓,血管周围有PAS阳性类纤维蛋白沉积,管周有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发生类纤维蛋白变性,纤维水肿、断裂;基底膜可增厚。

  • [单选题]不按随机抽样的原则进行抽样,使样本与总体之间产生的差异
  • 选择性偏倚

  • 解析:3.随机误差也称为偶然误差和不定误差,是由于在测定过程中一系列有关因素微小的随机波动而形成的具有相互抵偿性的误差。抽样误差是抽样方法本身所引起的误差。指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选择性偏倚在调查过程中样本人群的选择不是按照抽样设计的方案进行,而是随意选择,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很差,破坏了同质性,使调查结果与总体人群患病情况之间产生的误差,故1小题选C。无应答偏倚,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那些因各种原因不回答或不能回答所提出问题的人称为无应答者,如果无应答者超过一定的比例,将会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由此产生的偏倚称为无应答偏倚,故3小题选D。信息偏倚又称观察偏倚,由于检查器械,检查者或调查对象不愿意,或不能真实回答问题等而产生的差异,2小题选E。

  • [单选题]患者,男性,26岁,经去骨、劈开挺出右下近中阻生第三磨牙。4天后出现持续性剧痛,并向耳颞部放散,检查见拔牙窝空虚,牙槽骨壁表面有灰白色假膜覆盖。最可能的诊断是
  • 干槽症

  • 解析:干槽症的诊断标准为:拔牙2~3天后有剧烈持续性疼痛,并可向耳颞部、下颌区或头顶部放射,一般镇痛药物不能止痛;拔牙窝内可空虚,或有腐败变性的血凝块,腐臭味强烈,此为腐败型干槽症。部分病人有剧烈疼痛和拔牙创空虚,没有明显腐败物存在,按干槽症处理后可以止痛,此情况归为非腐败型干槽症。故此题选C。

  • [单选题]限制下颌过度向前运动的是
  • 茎突下颌韧带

  • 解析:3.因茎突下颌韧带的起止点及纤维方向决定了它可防止下颌过度前伸。蝶下颌韧带起于蝶骨角棘,止于下颌小舌。下颌小舌的后方为下颌孔,故此韧带可悬吊下颌并保护进入下颌孔的下牙槽神经、血管。从颞下颌韧带的起止点及纤维方向分析,左右一对颞下颌韧带有防止关节向侧方脱位的作用。与下颌运动有关的关节韧带共有3对。茎突下颌韧带起于茎突止于下颌角及下颌支后缘,其作用为防止下颌过度前伸。盘锤韧带起自锤骨颈和锤骨前突,止于关节囊、关节盘及蝶下颌韧带,牵拉此韧带可引起听小骨和鼓膜运动。

  • [单选题]建立医患关系的原则是
  • 疾病性质和患者人格特征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疼痛学(副高) 康复医学技术(副高) 结核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11) 超声波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46) 儿科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72)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代码:105) 医学临床三基(医技) 口腔学专业知识 初级护师 放射医学(士)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