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突触前阿片类受体的激活
题目:脊髓阿片类药物镇痛的主要机制是通过()
解析:不同类型的阿片类受体在脊髓总的阿片类受体中占有不同比例。μ受体占70%,σ受体占24%和K受体占6%。脊髓阿片类镇痛的主要机制是通过阿片类受体突触前活化。
阿片类受体在小直径DRG细胞体内合成并被转运到中枢和外周。它们主要(70%)位于突触前小直径疼痛初级传入神经元(C和A-σ神经纤维)。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常用的生活质量量表包括()
简表-36(SF-36)和疾病影响图标(SIP)
解析:其他症状特异性的工具在疼痛的评估中也很常用,而SF-36和SIP则是标准化评估工具的典型示例,由于临床医生试图评估患者的总体情况,它们在卫生保健机构发挥着日益强大的作用。
[单选题]下面对术后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预防应首先尽量避免上述高危因素;对中、高危患者建议常规使用预防镇吐治疗
解析:对于手术时间与术后恶心呕吐的关系,据称手术每延长30分钟,术后恶心呕吐增加60%的风险。
[单选题]以下关于纤维肌痛的说法正确的是()
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
解析:A.这两个操作标准是慢性广泛疼痛,即至少3个月的身体所有4个象限和轴向骨架的疼痛,并于4kg压力时至少在18个触诊压痛点中出现11个点阳性。
B.纤维肌痛症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然而根据目前观点,各种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疾病的表现中起到一定的作用。除了其他因素,炎症、外伤和免疫过程、静力问题、内分泌失调、抑郁症、焦虑状态和压力因素被认为可触发此综合征。中枢情感功能障碍和/或感官的痛苦记忆可能在上述不同的疾病中起作用,并导致纤维肌痛。
C.基本上,纤维肌痛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肌痛较继发性纤维肌痛更常见。再仔细的检查也找不出触发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任何明确的机体因素。另一方面,伴继发性纤维肌痛的炎性风湿病或胶原性疾病等潜在疾病的诊断相对容易些。
D.风湿过程缓解后纤维肌痛相关症状通常不消失,表明一些中枢机制可能与持久的疼痛和痛觉过敏有关,可能是由于某种中枢情感痛苦的记忆和/或感官的疼痛记忆或其他潜在的外周免疫进程的障碍所致。正是这种继发性纤维肌痛时疼痛和痛觉过敏的共存与全身炎症风湿性疾病相关,证明了纤维肌痛不能严格分离疼痛与疼痛的敏感性。
[单选题]肝肾亏损带下过少的主症不包括( )
舌淡,苔白腻,脉缓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