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心电图
题目:患儿女,5岁。因室间隔缺损长期服用地高辛维持心功能。现因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力衰竭,遵医嘱应用毛花苷丙,出现恶心、呕吐、视力模糊。
解析:在用药过程中,如发生心率异常增快或减慢,发生心律改变,无论是整齐转为不齐或由不齐变为整齐,均需警惕强心苷中毒,应立即监测心电图。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小儿肥胖症的饮食疗法是( )
能量低、体积大的食物
需要少量多餐,不宜过饱
满足基本营养及生长发育
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饮食
每日摄入能量低于机体消耗总能量
解析:饮食疗法:1.满足基本营养及生长发育的需要。2.宜选用热量少、体积大的食物医学;3.体重不宜骤减。4.注意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5.食品应以瘦肉、鱼、禽蛋、豆类及其制品、蔬菜、水果为主,限制脂肪摄入量。
[多选题]属于控制的基本原则的是
与计划相一致的原则
确定标准的原则
例外情况的原则
灵活控制的原则
控制关键点的原则
[多选题]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
工艺监测
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
解析: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故选ABCD。
[多选题]强心苷类药达到疗效的主要指标是
心率减慢
气促改善
肝脏缩小
尿量增加
安静、情绪好转
解析: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是一类具选择性强心作用的药物,又称强心甙或强心配糖体。临床上主要用以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此外又可治疗某些心律失常,尤其是室上性心律失常。心率减慢、气促改善、肝脏缩小、尿量增加、安静、情绪好转,都是强心苷类药达到疗效的主要指标。
[多选题]关于头围的发育正确的描述是
出生时平均为34cm
6个月时约为44cm
1岁时约为46cm
2岁时约为48cm
5岁时约为50cm
解析:头围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出生时平均头围34cm,前半年增长8-10cm,后半年增长期2-4cm。6个月时44cm,1岁时头围46cm,2岁为48cm,5岁时50cm,15岁接近成人54-58cm。
[多选题]麻疹前驱期症状有
厌食、吐、泻
发热
呼吸道卡他症状
麻疹黏膜斑
解析: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③麻疹黏膜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黏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黏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④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但体温稍有下降。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泻等。
[多选题]新生儿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有
惊厥
肌张力降低
嗜睡
解析:(一)多为足月适于胎龄儿、具有明显宫内窘迫史或产时窒息史。(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型仅有激惹或嗜睡;重型明显抑制、昏迷。(三)前囟饱满、骨缝分离、头围增大,有脑水肿表现。(四)惊厥:多见于中、重型病例,惊厥可为不典型局灶或多灶性,阵挛型和强直性肌阵挛型。发作次数不等,多在生后24小时发作,24小时以内发作者后遗症发病率明显增加。(五)肌张力减低。(六)原始反射异常:如拥抱反射过分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
[多选题]关于健康教育的知、信、行模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知为基础,就是获取知识学习的过程
信为动力,就是对知识信息的积极态度
行是指行动或实践,包括促进健康行为、消除危害健康行为等行为改变过程
知、信、行三者存在因果关系,但没有必然性
解析:健康教育“知信行”是知识、信念、行为的简称。其中“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只有当人们了解了的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知识、信念、行为之间只存在因果关系,并不存在三者间必然的联系。行为改变是目标,为达到行为转变,必须以知识作为基础,以信念作为动力。只有对知识积极的思考,对自己有强烈的责任感,就可以逐步形成信念,当知识上升为信念,就有可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去转变行为。要使知识转化为行为改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受许许多多因素的影响,只有全面掌握知、信、行转变的复杂过程,才能及时、有效地消除或减弱不利影响,促进形成有利环境,进而达到转变行为的目的。故选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