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用药剂量过大

题目:患者女性,76岁,因“急性胆囊炎”来诊。处方: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头孢他啶4g,每日2次,静脉滴注,同时对症治疗。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关于药物经肾排泄,叙述正确的是
  • 药物经肾小管的分泌是主动转运的过程

    肾小管对药物的再吸收属于简单扩散过程

    影响肾小管再吸收的主要因素为尿量和尿液的pH

  • 解析:药物经肾脏排泄过程为:(1)肾小球滤过:大多数药物都属于小分子物质,它们经血流到达肾脏后,可以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有的药物与蛋白结合,则不能经肾小球滤过。(2)肾小管排泌指的是肾小管能将化学物质(包括某些药类),由血流转运入肾小管腔,是一种主动转运过程。在近端小管,存在着两种转运机制:①转运有机阴离子(某些弱有机酸);②转运阳离子(某些弱有机碱)。如两种药物合用,通过同一转运机制从肾小管排泄,则它们在转运系统上发生竞争,从而干扰药物的排泄。如青霉素,主要以原形从肾脏排泄,其中90%通过肾小管排泌,仅10%由肾小球滤过,丙磺舒参与此种主动排泌机制,与载体形成较稳定的复合物,阻碍了青霉素的排泌,使青霉素血药浓度提高,有效浓度维持时间延长,治疗效果提高。(3)肾小管重吸收:正常情况下,原尿中的盐和水有60%~80%在近端曲管被重吸收,使该处原尿中的药物浓度比血浆中高出2.5~5倍,因而形成一种由肾小管向血浆被动扩散重吸收的驱动力量。脂溶性高者,易透过生物膜,易通过简单的扩散方式由肾小管重吸收,而血浆中血药浓度维持时间延长。脂溶性低者,则难以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排泄增加,血浆中药浓度维持时间缩短。在肾小管中,药物以两种形式存在,解离型脂溶性低,非解离型脂溶性高。药物的解离度取决于所处环境的pH值,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的解离度小,脂溶性较高,易于被动扩散重吸收,排泄慢,维持作用时间长。药物从肾脏排泄的过程相当复杂,许多因素影响药物的肾脏排泄率。药物分子量大小,决定它通过细胞膜孔的能力;药物极性高低和解离常数大小以及内环境pH值等因素,决定药物扩散、通过膜的能力和数量;肾血流量及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大小,影响它的肾小球滤过数量和清除速度。尿流速度的快慢,将对药物在肾小管的被动扩散过程产生影响。故选ACD

  • [单选题]包衣的目的不包括
  • 加快药物的溶出速度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包衣目的的相关知识。包衣的目的包括:避光、防潮,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遮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和味道,增加患者顺应性;隔离配伍禁忌成分;改善外观;改变药物的释放位置和速度。但不能加快药物的溶出速度。

  • [单选题]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
  • 抑制DNA回旋酶


  • [单选题]内伤发热的辨证纲领应为( )
  • 以虚实为纲


  • [单选题]关于电解质影响肠外营养液稳定性的方式,正确的是
  • 主要通过离子的催化作用和浓度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妇产科(正高) 针灸学(正高) 风湿病(正高) 皮肤与性病学(副高) 超声医学技术(副高) 心血管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4)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16) 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4) 主管中药师(代码:367) 医师定期考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