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环状双链DNA
题目:质粒的分子结构是
解析:质粒是存在于细胞染色体外的小型环状双链DNA分子。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核酸对紫外线的最大吸收峰是在
260nm
解析:核酸根据组成的不同,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大类,DNA和RNA对紫外线的吸收光谱范围为240~280nm,对波长260nm的光吸收达到最大值。故选B。
[单选题]皮疹在腋窝、肘窝、腹股沟处密集,可有皮下出血点形成紫红色帕氏线的,见于
猩红热
解析:猩红热的皮疹多在发热第二天出现,最先见于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于24小时内布满全身。在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潮红的基础上,有均匀、密集的红色细小皮疹广泛分布。皮疹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处密集并伴有出血点,形成明显的横纹线,称为帕氏线,故选A。
[单选题]男,40岁。发作性心悸、头晕、大汗4个月,每次发作持续约20分钟。发作时血压180/120mmHg,平素血压不高,对诊断最有帮助的是在血压升高时检查尿中的
儿茶酚胺水平
解析:看到阵发性高血压就应该想到嗜铬细胞瘤,对诊断最有帮助的是在血压升高时检查尿中的儿茶酚胺水平。
[单选题]钩端螺旋体的基本病理变化是
全身毛细血管的感染中毒性损伤
解析:钩端螺旋体病是由各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接触带菌的野生动物和家畜,钩体通过暴露部位的皮肤进入人体而获得感染的人畜共患病。鼠类和猪为主要的传染源。因个体免疫水平的差别以及受染菌株的不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典型者起病急骤,早期有高热、倦怠无力、全身酸痛、结膜充血、腓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中期可伴有肺弥漫性出血,明显的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晚期多数病人恢复,少数病人可出现后发热、眼葡萄膜炎以及脑动脉闭塞性炎症等。肺弥漫性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常为致死原因。
[单选题]有关齿状线解剖意义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齿状线以上淋巴引流入髂外淋巴结,以下入腹股沟淋巴结
解析:齿状线以上淋巴引流入髂内淋巴结,以下的流入髂外淋巴结及腹股沟淋巴结。
[单选题]以下属于个体水平的健康行为改变理论的是
健康信念模式
解析:健康信念模式的核心是个人对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的认识,对预防性行为的相对益处和障碍的认识。因此干预措施的目标是改变个人不切实际的想法。社会认知理论属于人际水平的行为改变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广泛人类行为行为。
[单选题]关于青少年情绪、情感的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情绪稳定
解析:青少年情感丰富且不稳定。青春期的发育不成熟,高级神经活动兴奋和抑郁过程的强弱与不平衡,往往表现为青年人易动感情、情感比较强烈,遇事容易激动,同时存在多种情绪状态。
【避错】青少年情绪的特点:①变化迅速,但不持久;②比较强烈,但相对脆弱;③容易冲动,缺乏理智控制;④敏感,多愁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