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免疫应答过程从产生记忆细胞开始
题目:下列关于“免疫应答”的叙述,错误的是
解析: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发生一系列反应,并以排除或分解该抗原为目的的反应过程。包括抗原识别、处理、信息传递等过程,以免疫效应分子的协同作用执行效应功能,从而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目的,免疫应答是一个复杂连续的过程,分为识别、活化和效应阶段。在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另有少量T细胞和B细胞在增殖分化后,不直接执行效应功能,而作为记忆细胞。当其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迅速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执行高效而持久的特异性免疫效应功能。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患者男,38岁。近1年前开始出现乏力、疲倦、腰部疼痛、纳差,现有轻度浮肿。尿蛋白1~3g/d,尿沉渣镜检可见红细胞增多,且为非均一性红细胞,并见颗粒管型。最可能的诊断是
慢性肾小球肾炎
解析:中年男性,病程较长,尿沉渣镜检可见红细胞增多且为非均一性红细胞,说明血尿属于肾小球源性血尿,考虑慢性肾小球肾炎或肾病综合征,患者同时伴尿蛋白明显增多,并见颗粒管型进一步证实推断,本题最佳答案是D。
[单选题]人类9号和22号染色体的长臂相互异位,形成的丢失大部分长臂的22号染色体就是费城染色体。该染色体典型异位是
t(9;22)(q34;q11)
解析:t(9;22)(q34;q11)为费城染色体的典型异位。
[单选题]作为标记抗体的荧光素应符合以下要求,但除外
易被降解清除
解析:作为标记抗体的荧光素应相对稳定,不应容易被降解。
[单选题]关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球蛋白较容易被滤过
解析:当机体的循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作用,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及大部分血浆蛋白无法通过,而其余成分几乎全部被滤入肾小囊腔内,形成肾小球滤过液,称为原尿。滤过膜的通透性主要取决于被滤过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及其所带的电荷物质。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只允许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万的小分子物质自由滤过,1.5万~7万的物质可部分通过,而相对分子质量大于7万的物质(如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几乎不能通过;带正电荷的物质较易被滤过,而带负电荷的物质则较难通过滤过膜。因此本题的答案是D。
[单选题]下列关于磷的说法错误的是
血清无机磷浓度成人与儿童无差别
解析:儿童时期因骨骼生长旺盛,血磷较高,随年龄增长降至成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