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鼓音-过清音-清音-浊音-实音

题目:以肺组织含气量由多到少为序,叩诊音的排序是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
  • 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

  • 解析: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单选题]神识如蒙,少腹硬满,大便不通,苔垢腻,病机为( )
  • 湿阻肠道,传导失司


  • [单选题]既能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又能用于脾虚证的药物是
  • 茯苓

  • 解析:茯苓   性能: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应用:   1.水肿。   2.痰饮。   3.脾虚泄泻。   4.心悸,失眠。2013

  • [单选题]半夏泻心汤适用于
  • 脾胃虚弱,寒热错杂,症见心下痞满,但满不痛,呕吐下利者

  • 解析:半夏泻心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本方所治之痞,原系小柴胡汤证误下,损伤中阳,少阳邪热乘虚内陷,以致寒热错杂所致。治宜寒热平调,消痞散结。方中半夏散结消痞,和胃降逆,干姜温中散寒,助半夏温胃消痞。黄连黄芩泻热开痞,人参、大枣、甘草健脾益气,炙甘草调和诸药,七味相合,使寒热得除,气机得畅。 生姜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两,加生姜四两而成,意在和胃而降逆,宣散水气而消痞满,配合辛开苦降、补益脾胃之品,适于水热互结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之痞证。甘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重在调中补虚,适于胃气虚弱,寒热错杂之痞证。

  • [单选题]针灸治疗麦粒肿,除局部穴外,还应选取
  • 足三阳经穴

  • 解析:麦粒肿 【病因病机】 本病每因脾胃蕴热,或心火上炎,又复外感风热,积热与外风相搏,气血瘀阻,火热结聚,以致眼睑红肿,腐熟化为脓液。 【辨证】 主症 病起始则睑缘局限性红肿硬结,疼痛和触痛,继则红肿渐形扩大;数日后硬结顶端出现黄色脓点,破溃后脓自流出。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疏风清热,解毒散结。以局部穴及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太阳 鱼腰 风池 配穴 脾胃蕴热加承泣、曲池、三阴交、内庭;外感风热加攒竹、丝竹空、合谷、行间。 操作 毫针泻法。太阳穴点刺出血。 2.其他治疗 (1)挑刺法 在两肩胛间,第1~7胸椎两侧,探寻淡红色疹点;用三棱针点刺,挤出少量血液,可反复挤3~5次。 (2)耳针法 选眼、肝、脾。毫针刺,留针20分钟,间歇运针。

  • [单选题]四气是如何总结出来的
  • 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

  • 解析:是药物的作用概括出来的,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寒凉药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温热药则分别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

  • [单选题]"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的穴位是
  • 隐白


  • 推荐下载科目: 神经内科(正高) 胸心外科(正高) 疾病控制(正高) 超声医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技术(正高) 疼痛学(副高) 病理学主治医师(代码:351) 计划生育主治医师(代码:360) 中医骨伤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8) 畜牧兽医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