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胰腺假性囊肿
题目:女性患者,44岁。餐后2小时突然出现剧烈上腹痛,伴恶心、呕吐、腹胀和发热。腹部平片显示“结肠切割征”。
解析:急性胰腺炎经过3周治疗后症状好转,化验血常规和血淀粉酶正常,查体左中上腹局部有增厚感,无压痛,此时考虑出现胰腺假性囊肿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黄疸伴肝大
甲型肝炎
解析:①黄疸伴上腹剧烈疼痛见于胆道结石、肝脓肿或胆道蛔虫病;右上腹剧痛、寒战高热和黄疸为夏科( Charcot)三联征,提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胀痛见于病毒性肝炎、肝脓肿或原发性肝癌。②黄疸伴肝大:若轻度至中度肝大,质地软或中等硬度且表面光滑,见于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或胆道阻塞;明显肝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结节者见于原发或继发性肝癌;肝大不明显,质地较硬边缘不整齐,表面有小结节者见于肝硬化。③黄疸伴脾大:见于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疟疾、肝硬化、各种原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及淋巴瘤。④黄疸伴胆囊肿大:提示胆总管有梗阻,常见于胰头癌、壶腹癌、胆总管癌、胆总管结石等。⑤黄疸伴发热:见于急性胆管炎、肝脓肿、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大叶性肺炎及病毒性肝炎。急性溶血可先有发热而后出现黄疸。
[单选题]我国目前缩窄性心包炎最常见的病因是( )
结核性
解析:缩窄性心包炎是指心脏被致密增厚的纤维化或钙化心包所包围,使心室舒张期充盈受限而产生一系列循环障碍的疾病。我国缩窄性心包炎的病因以结核性最常见。故正确答案为C
[单选题]根据变应原吸入后哮喘发生的时间,速发型哮喘的定义为
吸入变应原的同时发生反应,15~30分钟达高峰,2小时后逐渐恢复正常
解析:根据变应原吸入后哮喘发生的时间,速发型哮喘的定义为吸入变应原的同时发生反应,15~30分钟达高峰,2小时后逐渐恢复正常。
[单选题]应激性急性胃炎主要发病机制
胃黏膜微循环障碍
解析:严重创伤、大手术、烧伤、颅内病变、败血症及其他严重脏器病变或MODS等均可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严重者发生急性溃疡并大量出血,如烧伤所致称为Cushing溃疡,中枢神经系统称为Cushing溃疡。一般认为应激状态下,胃黏膜循环不能正常运行而造成黏膜缺血、缺氧是发病的重要环节,由此可以导致胃黏膜黏液碳酸氢盐分泌不足、局部前列腺素合成不足,上皮再生能力减弱等改变,胃黏膜屏障因而受损。NSAID通过削弱黏膜的防御和修复功能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损害作用包括局部和系统作用两方面。前者指药物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层;后者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起作用。COX是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的关键腺速酶,分为两种异构体--COX-1和COX-2。COX-1在组织细胞中恒量表达,催化生理性前列腺素合成而参与机体生理功能调节;COX-2主要在病理情况下由炎症刺激诱导产生,促进炎症部位前列腺素合成。传统的NSAID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旨在抑制COX-2而减轻炎症反应,但特异性差,同时抑制了COX-1,导致胃肠黏膜生理前列腺素E合成不足。后者通过增加黏液和碳酸氢盐分泌、促进黏膜血流增加、细胞保护等作用在维持黏膜防御和修复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单选题]女性,63岁。帕金森病患者,行走时小步急速趋行,身体前倾,有难以止步之势,该患者的步态称为
慌张步态
解析:帕金森综合征走路步距小,初行缓慢,越走越快,呈慌张步态。
[单选题]听诊部位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的是
主动脉瓣区
解析:①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②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③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又称 Erb区;⑤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单选题]以腹痛为主要不适
解痉剂
解析:慢性腹痛的病因主要包括腹腔脏器的慢性炎症、空腔脏器的张力变化、胃十二指肠溃疡、腹腔脏器的扭转或梗阻、脏器包膜的牵张、中毒与代谢障碍、肿瘤压迫及浸润、胃肠神经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