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546.6mg

题目:患者男性,28岁,78kg,因“淋病”来诊。给予盐酸四环素治疗,已知该药的口服吸率收为77%,血浆蛋白结合率为65%,表观分布容积为0.5L/kg,消除半衰期为10.6小时,58%从尿中以原形排出,对淋病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5~30mg/L。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消法包括消散和破消两方面,主要的方法有( )
  • 消痰化饮

    行气消瘀

    消食导滞

    消坚化积


  • [多选题]下列哪些可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
  • 药效学相互作用

    心脏疾患

    经常接触有机溶剂

    饮茶和咖啡

    不同人种

  • 解析:影响药物浓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药物方面和机体方面的因素:①药物方面。生物利用度,生物药剂学的范畴,包括剂型、药物理化性质、处方辅料、制剂工艺、储存和运输等。②机体方面。年龄、肥胖、肝肾功能、心脏疾患、胃肠道功能、血浆蛋白的含量、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③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进入体内后,血液循环为药物体内转运的枢纽。大多数药物只有达到作用部位和受体部位,并达到一定的浓度后,才产生一定的药理作用。多数药物的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呈平行关系,部分药物的血药浓度与药效无明显相关关系。

  • [多选题]当前药品命名存在的问题有
  • 同物异名、异物同名

    药名与治疗作用相互关系引起误导

    一药多名

    至今尚无统一的药品命名原则

    与国际药品命名原则不接轨


  • [多选题]脂质体特点有以下哪些
  • 靶向性

    细胞亲和性

    降低药物毒性

    提高药物稳定性

  • 解析:靶向性是由于脂质体进入体内即被巨噬细胞作为外界导物吞噬的天然倾向产生的。一般的脂质体主要被肝和脾中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是治疗肝寄生虫病、利什曼病等网状内皮系统疾病理想的药物载体。使用脂质体包封药物治疗这些疾病可显著地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降低毒性,提高疗效。脂质体的这种天然靶向性也被广泛用于肝肿瘤等的治疗和防止淋巴系统肿瘤等的扩散和转移。脂质体不仅是肿瘤化疗药物的理想载体,也是免疫激活剂的理想载体。脂质体经过修饰还可具有隔室靶向性、物理靶向性和配体专一靶向性。脂质体的细胞亲和性与组织相容性是因脂质体为类似生物膜的泡囊,对正常细胞和组织无损害和抑制作用,有细胞亲和性与组织相容性,并可长时间吸附于靶细胞周围,使药物能充分向靶组织渗透。脂质体也可通过融合进入细胞内,经溶酶体消化后使药物释放于细胞内。

  • [多选题]利多卡因和普萘洛尔均可
  • 促钾外流

    用于室性心动过速


  • [多选题]药效学上,药物相互作用的方式有
  • 对作用部位的竞争

    改变受体

  • 解析:药物相互作用按发生机制分类:药剂学相互作用、药动学相互作用、药效学相互作用。药剂学相互作用:是指合用的药物发生直接的物理或化学反应,导致药物作用改变,即一般所称化学或物理配伍禁忌,多发生于液体物制剂,常表现为体外容器中出现沉淀,或药物被氧化、分解出现色泽变化等。药效学相互作用:包括药物在同一受体部位或相同的生理系统上作用的相加、增强或拮抗。相同受体上的相互作用、:药物效应的发挥一般可视为它与机体中存在的受体或效应器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性质的药物对于同一受体可起到激动或抑制两种相反的作用,因此,作用于同一受体的药物联合应用,在效应上可产生加强或减弱的不同结果。相同生理系统的相互作用:这类药物合用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受体以外的部位或相同生理系统而实现的药物效应的减低或增强。些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是由于使体液成分和水电解质平衡发生变化。

  • [多选题]与痹病关系最为密切的外邪有( )
  • 湿


  • [多选题]下列关于硬胶囊壳的错误叙述是
  • 制囊壳时加入山梨醇作抑菌剂

    加入二氧化钛使囊壳易于识别

    囊壳编号数值越大,其容量越大


  • [多选题]微丸剂的制备方法常用
  • 沸腾制粒法

    喷雾制粒法

    挤出滚圆法

    锅包衣法

  • 解析:微丸的制备方法有:沸腾制粒法、喷雾制粒法、包衣锅法、挤出滚圆法、离心抛射法、液中制粒法等。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普通外科(正高) 妇产科护理(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技术(正高) 呼吸内科(副高) 肿瘤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41) 疼痛学主治医师(代码:358) 重症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59) 辽宁省主管中药师) 医学检验(中级) 医师定期考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