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与心理因素无关
题目:患者女性,50岁,因“左枕颞部持续性钝痛3年”来诊。疼痛晨起发作,抬头或低头疼痛加重,每次发作均达数小时,且疼痛停止后有发际触痛,其姊妹均有类似头痛史。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不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机制的是
Ⅰ型超敏反应
解析:Ⅱ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自身抗原反应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机制,Ⅰ型超敏反应不属于,故选A
[多选题]过量服用可引起金鸡纳反应(头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的药物是
奎宁
奎尼丁
[多选题]药学服务数据库中的数据来源于
患者
家庭成员和监护人
医疗和护理记录
药历
其他医务保健人员等
[单选题]体虚易感冒者平素宜服( )
玉屏风散
[多选题]关于临床用药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原则正确的是
不良反应小
不良反应类型少
不良反应具有可逆性,容易纠正
不良反应可预测
不良反应可预防
[多选题]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由于参与试验单位多,组织管理难度大,一般需要设立的专门机构包括
执行委员会
数据监测委员会
安全性监测委员会
解析:对关键性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建的终点事件评价委员会,统一进行主要疗效指标的独立评价;建立中心实验室,对重要实验室指标进行统一检测,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一致性。与语言、文化相关的量表应用,应谨慎考虑,应在不同中心涉及的地区和国家进行量表效度和信度的验证,确保评价工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故选择ADE。
[单选题]根据效价,镇痛作用剂量最强的药物是
二氢埃托啡
解析:镇痛作用效价,一般以吗啡为标杆,哌替啶为1/7~1/10,芬太尼为80,美沙酮与吗啡相当,喷他佐辛和曲马朵为1/3,二氢埃托啡为12000倍。
[单选题]为了维持药物的疗效,最合理的给药方式是
根据药物半衰期确定给药间隔
解析: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最终结果是单位时间内药物的消除量随血液浓度而变化,血液的浓度越高,单位时间内消除量就越大。为了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进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按一定的间隔时间给药是必要的。临床上,可适当根据半衰期(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确定给药时间。按半衰期的长短,常用药物分为4类。欲使超快消除类药物(半衰期≤1小时)在血浆中维持某一合适浓度,给药次数就得较其他类药物频繁些,为保证有效血药浓度的维持,无论超快或快速消除类(半衰期=1~4小时),都以静脉滴注为宜;中等消除类(半衰期=4~8/小时)可取半衰期的长短作为给药间隔,按每天3~4次给药。消除慢(半衰期=8~12小时)的药物,每天给药2次。还有极慢消除类(半衰期为>24小时)可按每天给药1次。因为在给药间隔期间内,这类药物浓度的波动幅度决不会像快速消除类药物引起的幅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