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10%
题目:胶囊剂的每粒装量与标示装量(或平均装量)比较,平均装量0.30g以下者的装量差异限度是
解析:本题考点是胶囊剂的装量差异限度规定。每粒装量与标示装量(或平均装量)比较,超出装量差异限度(平均装量0.30g以下、0.30g及0.30g以上的装量差异限度分别为±10.0%和±7.5%)的不得多于2粒,并不得有1粒超出限度1倍。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胶囊剂,一般不再进行装量差异的检查。所以选择B。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极性最小的溶剂是
乙酸乙酯
解析:本题考点是溶剂提取法的常用溶剂及性质。溶剂提取法常用溶剂按其极性大小可分为亲水性溶剂和亲脂性溶剂。一般认为,亲水性越强的溶剂,极性越大;亲脂性越强的溶剂,极性越小。常用于提取中药化学成分的溶剂,其极性大小顺序是: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乙醚(无水)>苯>石油醚。
[单选题]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是
春秋战国至宋代
解析:中药炮制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中医用药要求将中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的传统方法和技术,古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药物经炮制后,不仅可以提高药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方便存储,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必备工序。中药炮制的发展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春秋战国至宋代(公元前722年至公元1279年)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金元、明时期(公元1280年至1644年)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清代(公元1645年至1911年)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现代(1912年以后)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答案选B
[多选题]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是
寒性凝滞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性收引
解析:ABD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包括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主痛,寒性收引。湿性黏滞,燥邪易伤肺。
[多选题]定点生产企业可以将第二类精神药品制剂销售给
医疗机构
全国性批发企业、区域性批发企业
专门从事第二类精神药品批发业务的企业
第二类精神药品零售连锁企业
解析:定点生产企业只能将第二类精神药品制剂销售给全国性批发企业、区域性批发企业、专门从事第二类精神药品批发业务的企业、第二类精神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医疗机构或经批准购用的其他单位。
[单选题]膜荚黄芪主产于
东北、内蒙古、河北、四川等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黄芪商品药材与产地的关系。膜荚黄芪根主产于东北和内蒙,习称黑皮芪,蒙古黄芪根主产于山西和内蒙古,习称白皮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