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题目:孙思邈医德思想中不包含的提法是

解析:孙思邈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不属表证症状的是
  • 咳嗽吐痰

  • 解析:咳嗽吐痰,1.表里出入:表证入里、里证出表

  • [单选题]目胞浮肿属于
  • 水肿


  • [单选题]治疗心绞痛的主穴,除心俞、厥阴俞外,还有
  • 内关、郄门、阴郄、膻中

  • 解析:心绞痛 【辩证】 主症 典型的心绞痛是突然发作的胸骨下部后方或心前区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 兼见左肩、左上肢前内侧及无名指和小指放射性疼痛。疼痛一般持续5- 1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伴有面色苍白、表情焦虑、出汗和恐惧感。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通阳行气,活血止痛。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 膻中 内关 阴郄 配穴 气滞血瘀加血海、太冲;痰湿闭阻加中脘、丰隆;心肾阳虚加心俞、肾俞。 操作 毫针泻法。 2.其他治疗 耳针法 选心、小肠、交感、神门、内分泌。每次选3~5穴,毫针刺,中等刺激强度。

  • [单选题]素体表虚,复因外感,恶风汗出,发热脉浮缓,用药宜首选
  • 桂枝

  • 解析:桂枝 药性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应用 1.风寒感冒。 2.寒凝血滞诸痛证。 3.痰饮、蓄水证。 4.心悸。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应用 1.风寒感冒,巅顶疼痛。 2.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 煎服,3~9g。

  • [单选题]服药后,“可饮粥”,“当一日食糜”的方剂是
  • 大建中汤

  • 解析:大建中汤证 原文: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大建中汤方: 蜀椒二合(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病因病机:本条由于脾胃阳衰,中焦寒甚,阴寒之气肆行于腹中而致腹满痛。 证候: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 辨证:脾胃阳衰,中焦寒甚。 治则:温补建中,散寒止痛。 方药:大建中汤。

  • [单选题]川楝子、槟榔皆具有的功效是
  • 杀虫行气

  • 解析:槟榔   功效: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2012   应用:   肠道寄生虫病。   食积气滞,泻痢后重。善行胃肠之气,消积导滞,兼能缓泻通便。   水肿,脚气肿痛。既能利水,又能行气,气行则助水运。

  • [单选题]关于“金破不鸣”的描述错误的是
  • 多属实证


  • [单选题]阴寒痼结的"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治用
  • 乌头赤石脂丸

  • 解析:"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是心窝部疼痛牵引到背,背部疼痛又牵引到心窝,形成心背互相牵引的疼痛症状,此为阴寒痼结的心痛。乌头赤石脂丸温阳散寒,峻逐阴邪,方中乌、附、椒、姜一派大辛大热之品,协同配伍,逐寒止痛之力极强,并用赤石脂温涩调中,收敛阳气。如此,则阴邪可散,攻冲可平,心痛可止。

  • [单选题]黄疸湿重于热的表现是
  • 黄疸,黄色不甚鲜明,食少脘痞,身重便溏

  • 解析:黄疸发黄若湿邪较重,则表现为黄色不甚鲜明;若热邪较重或湿热并重,则黄色较为鲜明,如橘子色。A项中心中热痛、烦躁、大便难都表现出明显的热象,属于黄疸热重于湿的证候;B项是典型的女劳疸表现,女劳疸是因房劳伤肾,阴虚有热所致,无湿邪为患;C项属于萎黄,是由津枯血瘀,外不能濡养肌肤,内不能濡润脏腑所致。

  • 推荐下载科目: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正高) 血液病学(副高) 职业病学(副高) 耳鼻咽喉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6) 营养学中级职称(代码:382)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住院医师规培(临床病理科) CT技师 中药学(师) 畜牧兽医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