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胃肿瘤

题目:男性,51岁,持续性上腹部隐痛5个月,多次查大便,潜血阳性,明显消瘦,面色苍白,上腹明显压痛,未触及包块,予制酸、止血等治疗2周,大便潜血仍阳性。

解析:胃癌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一般为小量出血,大出血比较少见但可以发生。故D正确。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牙龈红肿疼痛是因为( )
  • 胃火上炎


  • [多选题]属于消食剂的是( )
  • 保和丸

    枳实导滞丸


  • [多选题]关于增生型肠结核的病理改变,正确的有
  • 大量结核肉芽肿

    大量纤维组织增生

    局部肠壁增厚、僵硬

    可见瘤样肿块突入肠腔

  • 解析:增生型肠结核 常见于盲肠和升结肠。初期局部水肿、淋巴管扩张。慢性期有大量结核性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增生,主要在粘膜下层,呈大小不等的结节,严重者呈瘤样肿块突入肠腔并形成肠狭窄,甚则引肠梗阻。病变的肠段变窄增厚,或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成肿块。回肠往往因盲肠慢性梗阻而扩大。故BCDE正确。

  • [多选题]血浆蛋白经胃肠道丢失的机制为
  • 黏膜通透性增加

    淋巴管阻塞

    黏膜破损

  • 解析:胃丢失蛋白也就是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浆蛋白质从胃肠道丢失而致低蛋白血症的一组疾病。蛋白质丢失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三:1.胃肠黏膜糜烂或溃疡导致蛋白渗出或漏出。2.黏膜细胞损伤或缺失,细胞间紧密连接增宽,导致黏膜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漏入肠腔。3.肠淋巴管阻塞,肠间质压力升高,使富含蛋白质的肠间质不但不能保持在间质中或被吸收引起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机制还不清楚,可能是由于炎症区细胞外液和炎性液体渗出所致。故选ACD

  • [单选题]侵犯人体,易于引起肿疡的邪气是( )
  • 火邪


  • [多选题]提示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是( )
  • 腹水

    脾大

  • 解析:门脉高压症可引起侧支循环开放、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以及腹水等三大临床表现,其他尚有蜘蛛痣、肝掌和肝功能减退的表现。大多数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即可做出门脉高压症的诊断。故选:BD。

  • [多选题]青壮年腹痛多见于
  • 急性阑尾炎

    消化性溃疡

    胰腺炎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正高) 心血管内科(副高) 骨外科学(副高) 核医学技术(副高) 消化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6) 放射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44) 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考核 住院医师规培(核医学科) 公共卫生管理 儿科主治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