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哌替啶

题目:患者女性,30岁,极度消瘦,就诊时昏迷,查体发现呼吸高度抑制,针尖样缩瞳,四肢及臂部多处注射针痕,诊断为药物过量中毒。

解析:哌替啶不良反应有头昏、头痛、出汗、口干、恶心、呕吐等。过量可致瞳孔散大、惊厥、幻觉、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昏迷等。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可加速巴比妥类药物排泄的是
  • 碳酸氢钠


  • [单选题]氯丙嗪过量引起血压下降时,应选用
  • 去甲肾上腺素

  • 解析:去甲肾上腺素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体外循环、嗜铬细胞瘤切除等引起的低血压;对血容量不足所致的休克或低血压,本品作为急救时补充血溶量的辅助治疗,以使血压回升暂时维持脑与冠状动脉灌注;直到补足血溶量治疗发挥作用;也可用于治疗椎管内阻滞时的低血压及心跳聚停复苏后血压维持。

  • [单选题]下列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是
  • 十二烷基硫酸钠

  • 解析:司盘类、吐温类属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卵磷脂属于天然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苯扎溴铵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 [单选题]直接提高血糖水平的糖代谢途径是
  • 糖异生途径

  • 解析:糖的有氧氧化、糖酵解途径、糖原合成、磷酸戊糖途径都是葡萄糖分解和合成糖原,只在糖异生途径是生成葡萄糖的。

  • [单选题]多室脂质体是多层囊泡,直径在什么范围内
  • 200~1000nm

  • 解析:脂质体(liposome)是一种人工膜。在水中磷脂分子亲水头部插入水中,脂质体疏水尾部伸向空气,搅动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直径25~1000nm不等。脂质体可用于转基因,或制备的药物,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 生物学定义:当两性分子如磷脂和鞘脂分散于水相时,分子的疏水尾部倾向于聚集在一起,避开水相,而亲水头部暴露在水相,形成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的封闭囊泡,称为脂质体。

  • [单选题]丙硫氧嘧啶的作用机制是
  • 抑制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

  • 解析:答案:C。丙硫氧嘧啶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①通过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所介导的酪氨酸的碘化及偶联,使氧化碘不能结合到甲状腺球蛋白上,从而抑制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但对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并没有直接抑制作用;②抑制外周组织的T转化为T;③轻度抑制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故正确答案为C。

  • [单选题]关于糖原合成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高血糖素使糖原合酶活性增强


  • [单选题]在降压时使血浆肾素水平有明显降低的是
  • 普萘洛尔

  • 解析:普萘洛尔是-受体阻滞剂的代表性药物,其降压作用是-体阻滞剂所致的,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阻滞心脏-1受体,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及冠状动脉灌注减少,血压下降;②阻滞中枢2-受体,使外周交感张力下降。目前已知下丘脑、脑桥及延脑等部位有-受体。普萘洛尔能通过这些部位的-受体阻滞作用使外周交感张力下降。同时,还能使交感神经节中酪氨酸经化酶及多巴胺-羟化酶活性降低,因而末梢去甲肾上腺素合成减少,外周交感张力下降;③阻滞某些支配血管的肾上腺素能使神经突触前膜-2受体,抑制其反馈作用,减少去甲肾上腺素释放;④阻滞肾脏-受体减少肾素释放。临床观察也证实普萘洛尔对高血浆肾素活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明显。患者应用普萘洛尔后发生休克的机制,认为既有阻滞心脏1-受体作用,也有对周围血管张力的影响。应用强心剂已1周,心功能有改善,但服50mg普萘洛尔后却发生了严重休克,这均与患者心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心功能不正常的患者,对-受体阻滞剂的耐受性差,即使并用强心药时也应慎重;对于存在广泛心肌受损者,在使用时需要严密观察心功能的变化。

  • 推荐下载科目: 传染病(正高) 口腔内科学(正高) 职业病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正高) 骨外科学(副高) 肿瘤放射治疗学(副高) 计划生育(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副高) 病案信息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9)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