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调节医务人员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根本准则

题目:关于医德规范,下列提法中错误的是

解析:医德规范是医务人员的医德意识和医德行为的具体标准,是医务人员在医学活动中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普遍规律的反映,是社会对医务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医德原则的具体体现和补充。在医疗活动中,医德规范发挥着把医德理想变成医德实践的环节的作用。故选A。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头部外伤后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呈血性,最常见的临床情况是
  • 脑挫裂伤

  • 解析: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病理状态下脑脊液颜色可能发生变化,脑脊液呈红色主要见于穿刺损伤、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脑挫裂伤时有脑组织损害,如果有出血则可随脑脊液进入椎管,出现血性脑脊液。硬膜外血肿的血液积聚于颅骨和硬脑膜之间,硬膜下血肿的血液积聚于硬膜下腔,出血一般不会进入椎管,腰穿时不会出现血性脑脊液。脑震荡不会出现血性脑脊液。

  • [单选题]男,54岁,因“进行性呼吸性呼吸困难1年”就诊。既往体检。查体:口唇轻度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无扩大,P2亢进、分裂,三尖瓣区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左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并可见浅静脉曲张,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 解析:患者口唇轻度发绀提示缺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提示左心未见异常。P2亢进是我们的题眼,一般看见它,考虑患者有肺心病。

  • [单选题](2000)肉芽组织内发挥抗感染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 炎性细胞

  • 解析:肉芽组织的主要成分有新生的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并有多少不等的炎症细胞,发挥修复作用的成分为新生的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而发挥抗感染作用的主要为炎症细胞,这是指的是抗细菌和霉菌感染,作用更大的是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 [单选题]某护士在给一位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注射时,不慎被病人用过的针头刺伤手指。为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 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 解析:对高危人群(尤其HBsAg阳性,同时HBc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意外受HBV感染,如被HBsAg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或被HBsAg阳性血液溅人眼结膜或口腔黏膜或输入HBsAg阳性血液、手术刀损伤皮肤等)多主张立即(24小时之内)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故选D。

  • [单选题]男,72岁。慢性咳嗽、咳痰、胸闷5年,因症状加重1周于门诊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一直口服降压药治疗。吸烟30年,10~20支/日,饮酒半年,平均每日25g。查体:T36.2℃,P92次/分,R28次/分,BP150/80mmHg。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肝浊音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7肋间,双肺可闻及痰鸣音,心律齐,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肝肋下2cm、剑下5cm可及,质地偏硬,脾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水肿。实验室检查:血Hb142g/L,AST30U,ALT25U,ALB38g/L。导致该患者肝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肺源性心脏病

  • 解析:本题属于临床简单应用试题,考查肝大的鉴别诊断。引起肝大的常见原因有慢性右心功能衰竭、肝(或腔)静脉阻塞、毒物或药物损害及感染。酒精性肝硬化的主要表现是在长期酗酒基础上出现肝大,肝功能和血脂异常及低白蛋白血症较常见,该患者虽然有饮酒史,但饮酒量较少及饮酒时间不长,更重要的是肝功能和白蛋白均正常,不符合酒精性肝硬化的诊断标准,故答案不是A;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左心受累为多见,可引起急性左心衰及肺水肿;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肝脏早期增加,晚期缩小,常伴有低白蛋白血症,病毒学检查有鉴别诊断意义;单纯肝静脉阻塞综合征不会出现颈静脉怒张,故C、D、E均不是正确选项。老年人在长期吸烟、慢性咳喘基础上,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双下肢水肿及右心扩大的体征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肺源性心脏病,故B项为最佳选项。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神经内科(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正高) 心电学技术(正高) 中西医结合骨科学(副高) 妇产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0) 中医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5) 内科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69) 辽宁初级中药士 住院医师规培(口腔内科) 口腔医师定期考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