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CDE
皮肤的条件 药物的性质和浓度 基质的组成与性质 应用的面积和次数 使用者的年龄与性别
题目:影响外用膏剂透皮吸收的因素有
解析:1.皮肤条件(1)应用部位:皮肤的厚薄、毛孔的多少等与药物的穿透、吸收均有关系。不同年龄和性别,由于皮肤条件不同,对药物的穿透、吸收也不同。(2)皮肤的病变:皮肤烧伤、溃疡破损时,药物可自由地进入真皮,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大大增加,但可能引起疼痛、过敏及中毒等不良反应。某些皮肤病使角质层致密硬化,则不利于药物的透过。(3)皮肤的温度与湿度:皮肤温度提高,皮下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可加速吸收。皮肤湿度大,有利于角质层的水合作用,致角质层疏松,有利于吸收。(4)皮肤的清洁:洗涤可除去部分角质层以及毛囊、皮脂腺上的堵塞物,有利药物的透入。2.药物性质:皮肤细胞膜具有类脂质性,一般脂溶性药物比水溶性药物易穿透皮肤,而组织液是极性的。因此,具有适宜的油、水分配系数,既有一定脂溶性又有一定水溶性的药物透皮吸收较理想。在油和水中都难溶的药物则很难透皮吸收。强亲油性药物可能聚积在角质层表面而难以透过,通常,药物相对分子质量愈大,经皮吸收愈慢,故经皮吸收制剂宜选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药理作用强的药物。3.基质的组成与性质(1)基质组成、类型和性质,直接影响药物的释放、穿透和吸收。一般认为药物的吸收在乳状液型基质中最好,在吸水性软膏基质(凡士林加羊毛脂)、硅酮及豚脂中次之,在烃类基质中最差。若基质的组成与皮脂分泌物类似,则利于某些药物透过皮肤。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对药物的释放较快,但对药物的穿透作用影响不大,制成的软膏较难透皮吸收。(2)基质的pH:影响酸性和碱性药物的吸收。当基质pH小于弱酸性药物的pK或大于弱碱性药物的pK时,药物的分子型显著增加而利于吸收。(3)附加剂:基质中添加表面活性剂、透皮促进剂(如月桂氮革酮)等能增加药物的穿透性,有利于吸收。(4)基质对皮肤的水合作用:增加皮肤的水合作用的基质,能增加药物的渗透性。其中油脂性基质封闭性强,可显著增加皮肤的水合作用。4.其他因素:药物的透皮吸收除上述影响因素外,还与药物浓度、应用面积、应用次数及与皮肤接触时间等密切相关。答案选ABCDE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 )。
滋阴壮水法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阴阳偏衰,即阴或阳的虚损不足,或为阴虚,或为阳虚。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一般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则亦称为"阳病治阴"。若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不宜用辛温发散药以散阴寒,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这种治疗原则也称为"阴病治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单选题]中药制剂中若含有黄芩苷,易产生的稳定性问题是
氧化
[单选题]兼能通利二便的是
明目上清片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眼科药物除了主要功效之外的其他功效。明目蒺藜丸、明目上清片,二者均能清热散风、明目。明目蒺藜丸散风力较强,长于退翳:明目上清片则清热力强,长于止痛,且兼通利二便。
[单选题]湿邪引起的常见症状是( )
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
解析:考查六淫致病。风邪致病,病位游移行无定处;数变指症状变幻无常,发病迅速。寒邪主痛,具有收缩牵引挛急等特点。暑邪热象明显,最易伤津耗气,多挟湿,湿热郁阻(暑必兼湿)。湿邪易损伤阳气,阻滞气机,湿性重浊,湿性黏滞。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火为阳邪,其性炎上,火易耗气伤津,火易生风动血,火易发肿疡。
[单选题]红棕色的皮部有数处嵌入到黄白色木部的中药材是
大血藤
解析:大血藤Sargentodoxae Caulis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Oliv.)Rehd.et Wils.的干燥藤茎。主产于湖北、四川、江西、河南、江苏等地。药材呈圆柱形,略弯曲,长30~60cm,直径1~3cm。表面灰棕色,粗糙,外皮常呈鳞片状剥落,剥落处显暗红棕色,有的可见膨大的节及略凹陷的枝痕或叶痕。质硬,断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有多数细孔状导管,射线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涩。答案选C
[单选题]不属于盐杜仲性状特征的是
易折断,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
解析:杜仲Eucommiae Cortex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主产于四川、湖北、贵州及河南等省。多为栽培。盐杜仲:形如杜仲块或丝,表面黑褐色,内表面褐色,折断时胶丝弹性较差。味微咸。答案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