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毒血症

题目:病原菌在局部繁殖,毒素入血称为

解析:病原菌在局部繁殖,不入血,而产生的毒素入血,为毒血症。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女,24岁。咽痛3周,肉眼血尿伴水肿4天。查体:BP140/95mmHg。咽稍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尿常规:蛋白质(++),沉渣镜检红细胞满视野/HP,白细胞3~5/HP,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该患者最主要治疗措施是( )
  • 休息、对症治疗

  • 解析:根据患者表现的症状可以进行的先进行休息、再对症治疗。

  • [单选题]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后,突然停药所产生的反跳现象是由于患者
  • 对糖皮质激素产生了依赖或病情未能完全控制

  • 解析: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患者对激素产生依赖,若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大过快,体内激素浓度突然下降,可见反跳现象。故选E。

  • [单选题]1岁男孩。智能发育落后,皮肤毛发色素减少。有癫痫样发作,汗液有鼠尿气味。最可能的诊断是
  • 苯丙酮尿症

  • 解析:苯丙酮尿症的临床表现:患儿出生时都正常,通常在3~6个月时初现症状,1岁时症状明显。神经系统以智能发育落后为主,出生数月后因黑色素合成不足,毛发、皮肤和虹膜色泽变浅。尿和汗液有鼠尿臭味,由苯乙酸所致。

  • [单选题]最易形成潜伏感染的病毒是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 解析: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一种病毒的持续性感染状态,原发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的组织或细胞中,并不能产生感染性病毒,也不出现临床症状。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增生,感染急性发作而出现症状。急性发作期可以检测出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同样可引起潜伏感染:在儿童初次感染后,引起水痘;而潜伏在体内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感觉神经节中的病毒,当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导致潜伏病毒激活,沿感觉神经到达皮肤上皮细胞,发生串联的水疱疹,多发于胸、腹、背和面部,局部剧烈疼痛,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

  • [单选题]抗精神病药物的抗精神病作用的主要通路是:
  • 中脑-边缘系统

  • 解析:抗精神病药的药理作用相当广泛,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部位从大脑皮层直至神经肌肉接头,主要作用于脑干网状激活系统,边缘系统及下视丘。此外对循环、消化内分泌和皮肤等系统也有影响。在神经递质方面有抗多巴胺、抗去甲肾上腺素、抗血清素、抗胆碱及抗组织胺等作用。

  • [单选题]8个月的婴儿,头围38cm,前囟己闭,体重7.0kg,身长68cm,能抬头,不会坐,可考虑的诊断
  • 头小畸形

  • 解析:头围的增长反映颅骨与脑的发育,胎儿期脑发育居全身各系统的领先地位,出生时头围相对大,平均为33~34cm,第1年前3月增长等于后9月的增长(6cm)。本例患儿8个月,如果发育正常头围应40cm以上,而目前才38cm,故头围过小,见于头小畸形或脑发育不良。正常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1周岁时约为75cm,本例患儿身长68cm,基本正常,体重7.0kg也基本正常,故排除A。8月患儿如果发生佝偻病,表现为颅骨软化和方颅等症状。

  • [单选题]有关痈的治疗,不正确是
  • 切口应与炎症范围等长,深达皮下

  • 解析:切口线应超出病变边缘皮肤,清除已化脓和尚未成脓、但已失活的组织。

  • [单选题]结核病的细胞免疫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是
  • T淋巴细胞

  • 解析:本试题考核结核病的发病机制。在对结核菌的免疫中以细胞免疫为主,即T淋巴细胞起主要作用。在T淋巴细胞受结核菌抗原刺激后转化成致敏淋巴细胞。当再次与结核菌抗原接触时,可快速分裂、增殖,并释放多种淋巴因子,促进结核结节形成,有利于消灭、水解和消化结核菌。

  • [单选题]慢性排斥反应中,移植物的血管病变特点是
  • 血管内膜纤维化

  • 解析:慢性排斥反应以体液免疫为主,是由于循环中特异性抗体低水平的免疫应答导致血管周围炎症,使移植物血管内皮持续低程度的损害伴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阻塞血管,移植物功能逐渐下降。故选A。

  • 推荐下载科目: 口腔颌面外科学(正高)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正高) 环境卫生(正高) 血液病学(副高) 老年医学(副高) 职业卫生主治医师(代码:363)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16)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麻醉科) 临床营养(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